志愿者正在帮助残疾老人上转运车前往医院透析治疗
5月15日,是第32个全国助残日。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本市残疾人群体在封控期间的基本生活、看病吃药等方面出现了一定困难。为此,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积极履行“服务、代表、管理”残疾人的使命和职责,联合街镇、居委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努力开拓渠道,以有力举措托住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
“虽然有些不方便,但每天都有热心的工作人员给我们送吃的。”来自云南的盲人按摩师白小姐告诉记者,虽然按摩机构所在的商务楼宇被封控管理,但物业人员每天会给他们按时送来饭菜,其他被封控在商场的员工也会送来水果等副食品。
据悉,针对来沪就业的视障残疾人,市残联考虑他们主要集中在盲人按摩机构,因此在封控之初,就对全市69家盲人按摩机构开展专项排摸,收集非沪籍视障残疾人445人,纳入重点关注名单,并分发至各街镇,商请予以重点照顾。与此同时,市残联还联合上海宋庆龄基金会,为非沪籍视障残疾人送去200多箱基本生活物资。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也为他们送来了蔬菜、米面油等食品。
“我们现在急缺导尿管!”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阳光抗疫连线直播间内,一条简短留言引起了志愿者的关注。受当时跨省及市内交通和属地末端递送困难的影响,残疾人急需的导尿管、尿不湿等必要护理用品出现短缺。
接报后,市残联立即向市商务委申请跨省及市内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打通护理用品和导尿管的配送堵点。截至目前,已完成了1645人次的物资配送。
疫情期间,残疾人对购药看病需求增多,尤其是对精神类药物的需求较多。为此,上海将1.3万多名精神残疾人免费服药名单分发到区,各区残联组织对他们进行需求排摸,压实属地责任。
市残联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为听障残疾人开展手语翻译服务。“手声倾”“手语微课堂”志愿服务团队,利用微信群为听障残疾人提供24小时在线翻译服务,为他们解决在生活物资求助、就医配药、居村委会问询过程中的沟通问题。
“我的腿脚不太利索,每次蹲下都很艰难,现在有了坐便椅,上厕所就舒服多了。”在嘉定区某方舱医院,肢残人员杨大爷说。
据了解,由于一些临时方舱医院缺乏必要的无障碍设备,残疾感染者在方舱期间,生活上出现一定困难。比如,对腿脚不便的残障人士来说,每天“方便”时最“不方便”。得知这一情况后,嘉定区残联向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提出诉求。“我们联系了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他们马上就协调了一家企业,捐赠了200个坐便椅。”上海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柳瑾表示,特殊时期,这种守望相助的大爱尤为珍贵。
据悉,市残联已建立“一小时”残疾人疫情信息报告制度,凡是辖区内的残疾人因新冠肺炎确诊等原因被隔离的,各区残联接到报告后,须第一时间协调力量帮其解决困难,并在一小时内报告市残联。
作者:何易 刘力源
编辑:刘力源
责任编辑:何易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