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永康路上的“熊爪咖啡店”火了。当一只毛茸茸的熊爪从小小的“洞”里递出咖啡的同时,也递出了背后一个温暖的故事:这家咖啡店的店长是一位聋哑咖啡师,用熊爪递咖啡的店员则是面部烧伤者。店铺的初衷,是在分享一杯好咖啡的同时,帮助残疾人士就业。
助残就业一直是上海残联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新业态、新工种不断迭出的今天,一些有趣的职业也开始向残疾人群体敞开大门。在浦东新区残疾人阳光职业康复援助基地,就有这样一些特色项目。它们发挥残疾人所长,帮助残疾人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为残疾人自食其力,走上属于自己的就业创业之路提供了更多可能。
无声咖啡师
37岁的阿杰梦想就是做一名咖啡师,但他有些与众不同——他的听力有残疾。在浦东新区残疾人阳光职业康复援助基地,阿杰找到了实现梦想的途径。去年12月他来到基地,成为这里的一名学员,经过近半年的学习,他不仅掌握了梦寐以求的拉花技能,也锻炼了自己的动手整理能力。从清洗器具到打奶泡、拉花……做咖啡,阿杰早已轻车熟路。不到5分钟的时间,一杯香气腾腾的咖啡就能摆到台上。
2019年,浦东新区残联引入知名咖啡公司设计有针对性的咖啡师培训课程,通过小班教学,细化课程内容,培养“无声咖啡师”。课程主要教授咖啡豆鉴别及储存、咖啡机的种类、咖啡机操作方法以及最核心的咖啡制作技术,满满“干货”让零基础的学员也能掌握专业技能。
今年2月份,阿杰顺利通过“手冲咖啡”“心形拿铁拉花”考试,拿到了证书。“未来想做一名真正的咖啡师。”阿杰一边打着手语一边微笑。在阿杰心里,这是他打开新生活的钥匙。
天使主播
在浦东新区残疾人阳光职业康复援助基地,除了咖啡培训,靠声音也能实现就业。2018年,浦东新区残联打造了“天使主播”特色培训项目,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音频剪辑、播音技巧等,至今已举办2期,共培训了50余名残疾人,累计与喜马拉雅平台签约6人,通过录制素材、运营个人频道实现增收。
2020年,浦东新区残联又联合喜马拉雅共同创立集培训、录音、剪辑等功能为一体的“天使主播”工作室,致力于通过专业培训,打造一支由残障人士组成的播音、主持、剪辑专业团队。
在浦东新区残联的支持下,去年浦东新区党建服务中心“四史故事诵读”活动中有近10篇稿件由这支以声音为特色的团队担纲朗诵工作,并最终在“浦东党建”微信公众号上播出,让更多人听到了这群“天使”的声音。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成员们还开展了党史故事的录制工作,用声音讲述红色故事,传递红色革命精神。
非遗绒绣
在基地的大厅里,一位长相甜美的女生安静地坐在绣桌前,专注地刺绣,针线在修长的指尖游走。“我叫小琼,在这里学习绒绣已经快一年了。”如果不仔细看,很少有人能注意到小琼耳朵上的助听器,在这个“小玩意”的帮助下,小琼能顺畅地与他人交流。说到学习绒绣的原因,小琼表示之前有过绣十字绣的基础,加上个人对绒绣很感兴趣,所以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她很快就能上手。
绒绣需要耐心和细心,穿针、起针、练习走直线……基础操作的每一步都需要十分谨慎,很适合听障人士。对于正处于就业空窗期的小琼来说,在基地学习是目前最好的一种选择,既能静下心思考未来的职业规划,又能学习一项新技能。
而对更多残疾人来说,绒绣不仅仅是一个兴趣爱好,掌握这一技能更是帮他们找到了谋生的新路径。据了解,优秀的学员有机会参与绣制绒绣传习所的作品,也能在各类活动中进行展示或义卖。近几年,浦东新区残联充分挖掘非遗资源,联合洋泾绒绣传习所,吸收未就业残疾人参与非遗绒绣培训班,残疾学员不仅体验了绒绣艺术之美,也实现了相应的经济创收,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宽了居家就业新渠道。
电子维修
帆帆是一位“90后”男生,虽然肢体有点障碍,但每周到基地“充电”,几乎成为这位小伙雷打不动的习惯。在这里,帆帆正从一位电子维修“小白”朝着“老师傅”迈进。刚开始学习电子维修的时候,最让帆帆头疼的就是如何分清螺丝的类别、摸清电脑和手机的结构。由于高度近视,帆帆需要凑近才能仔细辨别零部件。“所以我学得慢,很幸运的是,老师非常有耐心,一遍一遍地讲解。”
帆帆参加的培训课程是由浦东新区残联委托上海锦子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的,旨在帮助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残疾人更高质量就业,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根据残疾人的特殊情况,授课老师对整个培训课程作了精心安排,内容通俗易懂、由浅入深。培训形式更是多样,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手把手教学”的培训模式,帮助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想要让残疾人拥有就业创业的能力,就必须让他们掌握一门过硬的技能。”经过培训习得一技之长后,多位残疾学员自主创业,开办了手机电脑维修店,走上了属于自己的创业之路。
编辑:刘力源
责任编辑:何易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