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就业,是稳市场、保就业的“定心盘”。
近两年,直播电商、电子竞技等一批青年接受度高、发展有前景的新业态,成为带动青年人就业的“新赛道”。但此前,由于行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相应监管和法律保障不够完善等原因,这些新业态、新行业也出现了数据造假、刷单刷榜等乱象。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聚焦“直播间”发问:如何通过规范行业,让直播间迈上良性发展路径,从而成为吸纳就业的健康载体?
讨论中,解题思路也逐步清晰——一方面,各方要有发掘新就业岗位的“星探”视角,在新经济新业态的上下游产业链中充分挖潜,“盘”出新岗位,吸纳劳动力;同时,也要有前瞻思考和把控,通过“前置培养”、技能考核等新探索,力求引领行业从源头上就规范健康发展,让更多青年成为规范市场下的“新状元”,不仅实现高质量就业,也推动“新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
找准新赛道:不仅“青年友好”,更要规范出健康生态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名誉会长谈剑锋带来了《关于推动直播电商行业健康发展的提案》。在他看来,直播电商已成为扩大内需、助推内循环的新引擎,而带货直播行业也创造了不少就业岗位。但是,如果不及时加以整顿规范,将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要形成规范化、梯队化的从业人员孵化机制,比如,加强对头部主播的教育引导,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增强从业合规意识。
从“有颜值”到“有言值”,到如今讲究“有研值”——上海市直播电商联盟秘书长王霆这样概括“直播间主播”岗位在实践中的进阶。主播不再是“凭脸吃饭,靠话术营销”,而要尽可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用专业度打动用户。这样一种趋势,也折射出整个行业的进步。
直播电视、电子竞技这类新业态能否成为助推青年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新赛道?
“青年关注度高。”上海市青少年服务与权益保护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坦言,让青年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第一步,首先要吸引青年积极就业。当前的就业主体人群,是第一代“互联网原住民”,也是“直播经济”的第一批用户,直播电商这样的在线新经济类岗位比较符合他们的社交习惯,从而使得这个新职业在青年中拥有较高接受度。由市青保办牵头主办的“新职业”技能培训中,最早开启也是最“火”的职业培训,正是青年直播电商训练营。
除了考虑“青年友好”,新赛道的选择还要关注产业的生态。静安区就业促进中心副主任董煜表示,静安区对直播电商、电子竞技等新职业扶持力度较大,看中的正是这两个行业的“活态”:一方面,行业链长。以电子竞技为例,包含电竞选手、导演、灯光、策划、赛事服务、设备维护等多个台前幕后岗位,带动就业能力强。且许多岗位与传统职业有相通之处,便于相似专业学生顺利“转型”,出校门即可踏上基础性岗位就业。另一方面,行业活跃经济能力强。即使是小微企业,市场显示度也较高,整个行业看得到发展前景。
培育新状元:产业院校联手,系统培育职业道德素养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兆安也关注着直播间,此次带来了《关于推动直播电商规范管理促进在线新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他提出直播电商从风口期步入成熟期,应该更完善直播电商的相关标准建设,制定高标准、严要求的准入门槛与从业要求,从源头上为直播电商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制度性基础,也为吸纳就业打下良好地基。
当前,上海即将试点的“前置培养”,或许是个解决问题的新路子。
今年下半年,上海播赞直播基地或将首试这一电商直播人才培养新模式,即与沪上十余家高等院校的传媒相关专业合作,在本科四年级上学期推出电商内容课程。
相关负责人沈懿说,与高校相衔接培养“适销对路”的直播从业苗子,是实现行业高质量就业的“捷径”。与院校联合培养,不仅可以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个人专长尽可能给出“一人一策”建议,帮助学生“毕业即出道”。同时,也可以系统性地帮助学生了解行业规范,及时掌握新法规新政策,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如今,互联网营销师(直播销售员)、电子竞技员等越来越多新职业也有了国家职业标准,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从行业、企业、高校中择优遴选出社会评价组织,建立社会化职业技能评价体系,也将为青年发展“指路”,在提高职业技能素质同时,促进更高质量就业。
而通过对标国家职业标准,也有助于厘清对“新赛道”的理解。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说,电竞行业具备很多“工种”,是一项需要长时间训练且形成协作的运动,且上下游产业链较长,经过规范培养,投入这一赛道的青年将大有可为。
董煜也认为,年轻人对新业态的追捧,有时源于“距离产生美”,对新职业所需的具体素养大抵都没有概念。这时,就需要及时“引路”,一方面让年轻人尽快熟悉新业态新职业,也要进行科学合理评估,尽快找寻到更合适的就业方向。
作者:单颖文
编辑:苏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