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传统文化备受关注。业界普遍认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数字化是一条必经之路。全国政协委员、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在今年递交的提案中建议,将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纳入国家发改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助力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万捷指出,文化大数据建设,各省都在积极响应,但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文化资源共享存在行政壁垒,导致生产机构和用户始终不能在一个平台上检索和获取所有的国家文化资源。“十二五”期间,文化资源数字化工程已启动,但数字文化资源依然存储在各自的数据库中,即使有意识开放数据资源,也缺乏一个统一的公共平台和集中市场。
万捷建议,在文化生产部门部署建设国家文化专网,联通文化机构的数据和产品,打造文化物联网,不但直接推动文化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让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实现展陈现代化,而且还可以把分散的藏品数据通过文化专网链接起来,面向社会开放,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2019年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9868亿元,占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总额的22.9%。万捷认为,传统文化行业和文化企业要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新技术发展,必须抢抓机遇,抓紧实施一批行业带动性强的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数字化文化生产线。比如,图书、期刊等出版单位应积极打造以编辑为中心、以移动终端用户为目标对象的出版业数字化生产线。
文化重在体验,文化体验是文化消费的新模式。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文化消费呈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趋势。万捷建议,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尽可能丰富文化体验方式。比如,在旅游景区、游乐园、城市广场等,建设空间在4000平米左右的文化体验园(馆),对接文化物联网,使地域文化、红色文化不再局限于博物馆和纪念馆中,搭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桥梁。
作者:李婷
编辑:徐璐明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