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一场“社区营造”的最终目的远不止凝聚人心,“要让各方都对老洋房弄堂的改变充满期待,更看到整个街区的无限可能”。
江苏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这样注解“无限可能”——尽量达成城市发展与市民居住的动态平衡,最终创造出多元、包容的城市空间环境。
美国著名城市规划理论家、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曾说:真正影响城市格局的是深刻的经济转变。因此,相较于利用技术方式解决改造中的现实问题,更为困难的是:在整个街区、社区中营造出一种相互的“联结”,形成彼此的常态化支撑系统,为整个街区的产业和经济迭代释放源源不断的潜能。
纵观国内外城市,这样的更新模式不乏成功案例。比如,以点状的老屋活化,诱发老屋间的串联,形成网络,不断扩大社群在地的联结及影响力,一方面实现文化延续,同时彼此通过“联结”带来持续的人与活动,产生经济效益。
从这个角度看,岐山村的这次“社区营造”正是打造出了这样一种“联结”与支撑。
江苏路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这样举例:比如,岐山居委会作为街道第一个现场管理(OSM)系统导入试点居委会,压缩了居委会办公场地,腾出更多空间开放给居民使用;承接愚园路“一体化管理”的公司主动提出要为这条弄堂提供物业服务,解决原先弄堂内保安脱岗、清扫不及时、停车无序等难题;一旁的愚园公共市集内有商户主动开放“长者餐桌”,为社区老人就餐提供优惠……越来越多人们愿意跳出自家居民楼、办公楼和小店铺,积极认领社区事务,为整个街区发展出力。
作者:顾一琼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钮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