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别离》之前,我想先从《嘿,老头!》说起。这是我前年担任制作人做的一部戏。我还记得剧本到我手里时的那份激动,原因非常简单——那部剧让我突然想到了,自己该怎样面对父亲。
这两年我特别忙,忙到没时间回家。上一次见我父亲是在舞台上。他80岁了,退休20年依然登台。说实话,我从没有觉得我父亲演戏演得好,我一直觉得我比他强。可就在那一天,他站在舞台上谢幕的时候,像是在跟人生告别一样。他在那儿轻轻地一低头,我忽然就感慨万千,我好像懂了父亲在我心里的样子———是他站在舞台上,一站60年。
我现在有两个女儿,大的女儿好多观众都认识,叫多多,已经10岁了,后来又有了妹妹。有了孩子,我们才知道,原来父母给予我们的曾是那样无尽的关注和无私的爱。但等我们明白的时候,父母已经老了。这就是《小别离》这个故事写到的:跟父母要别离,跟儿女要别离,跟自己的过去也有个别离。所以,虽然晓鸥(该剧总制片人徐晓鸥)找到我,跟我说故事是关于孩子留学的事,但我听进去的其实是另外一个事。比起探讨孩子该在哪儿上学,我更强的感受在于“告别”。我意识到,45岁的我,人生过半的我,在面对80岁的父亲,面对10岁女儿的时候,我仿佛面临两种告别——我的父亲快要跟我告别了,他年纪越来越大;我的女儿也快要跟我告别了,她会进入青春期,然后上大学;10年、8年以后,我跟以前记忆中的我,跟很多朋友记忆中那个长发飘飘、体重至少比现在少30斤的我也要正式告别了。
我常常在想,我们创作的时候应该有特别简单的初衷。这时候,我没有太多地考虑“哪个戏更好,哪个更主流,哪个更贴合观众的想法”。我觉得,最重要的答案在我心里,就是这部戏跟现实的生活有没有关联,能不能让我有思考。即便一两部电视剧不可能给出答案,但我们可以发问。我做《小别离》也好,《嘿,老头!》也好,最大的感慨就是我发问的同时,也启发自己思考——尽管我只是把问题摆在桌上,而没有给最后的答案。
我有一群发小,那些邻居朋友年龄跟我差不多,但孩子都比我的大一些。接连两年夏天,我们每到6月份就开始参加各种“小别离”的聚会。那是特别真实的生活现场,朋友们都坐在一块儿,说着各自孩子各奔东西的前程。巧的是,我们这几个朋友生的都是女儿,父亲们平常看着特正常,但只要一讲到别离,突然一瞬间爸爸们就崩溃了。那时候,我透过他们,看到了剧里的方圆,也看到了我自己的未来。回家后,我就跟妻子讲,我坚决不把多多在中学时就送出去。但同时我又理解剧中的方圆,也理解我那些朋友们。他们要把孩子送走,一定有各自的理由。所以在《小别离》中,我们试图从社会的一个群体横截面去切开,让大家看看3个具有代表性的家庭,他们各有哪些顾虑。
结果,在这3个断层里面,观众确实看到了不少发人深省的问题。比如方圆他们夫妻会抱头痛哭,觉得原来特别乖巧的女儿怎么一夜之间就被青春期这头猛兽给改变了。我就会叩问自己内心,我会不会有一天也这样“失控”。比如我们看到琴琴妈妈对自己的人生有遗憾,她尊严的缺失感特别强,把所有的希望或者成就感都附加在十四五岁孩子的身上,让孩子完成她未尽的梦想。这时候,我又会以此为戒。
观众看剧的时候会有代入感,我们在塑造角色时,多少也会带着对角色认识、对自我认识的“镜像”。一个人塑造多少角色,都脱离不了自己。我虽然懂得孩子会长大,会离开我,但到那天,我还是会难过。我虽然知道在她青春期的时候,我要并肩跟她站在一起,但我还是会想起,她以前不是跟我并肩,而是在我怀里的。我知道我该把她放下,看着她会走,会跑,最后远行,我还是会难过。
这就是我个人对《小别离》的创作初衷。其实这些年我和汪俊(《小别离》导演)一起搭档,创作了《我爱男闺蜜》《小别离》这一系列的故事,我很庆幸,我们越来越多地对当下人的生活、社会的话题,在进行关照。就在《小别离》举办播出发布会的时候,站在我们对面的叫大IP,一大一小,看着别有意味。这跟现在的电视播出环境很有关。那天我看了眼某家卫视,结果看得我瞠目结舌。在我印象中,当年即便是脱离现实生活的古装戏,其中依然不乏对人、对当时时代的阐述或思考,甚至还会有让人觉醒的东西。可现在的环境改变了。所以我特别珍惜像《小别离》这样的创作机会,因为它能贴近人的故事,去讲我们内心的真情实感。
再说两句我的教育观。前两天我看了网评,有网友说“家里少一个黄磊这样的爸爸”,我看完也笑了。于是大家在我的微博留言里边集体喊“爸爸”,还问“你们家还缺女儿吗?”我觉得这就是大家看了剧后被触动到的神经。许多人问我如果多多进入青春期叛逆了,你会怎么办?我说我只会做一件事情———我会站在她的身旁,不会站在她的对面。所以她就没有地方去叛逆,我跟她是一头的,是一家子。
电视剧《小别离》里,我们给出的是一个相对阳光的选择。我在剧本最后写了一句话:“人生处处小别离,有爱永远不分离”。我希望通过这部戏传递一种信仰,不是什么高大又神奇的信仰,而是特别简单质朴的,就叫爱与家庭。
在整个《小别离》创作结束之后,我最强的感受就是,我开始越来越相信,有力量的艺术表达都是透过作品贴近自我,然后再从自我的方向去对社会、对时代有感受、有提问、有信任、还有勇敢,这也是我的创作理念。
(作者在电视剧《小别离》中饰演男主角,现为北京电影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