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集体亮相。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昨天,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会召开媒体见面会。评委会主席、塞尔维亚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认为:“票房无法完全代表影片的质量,好的电影应该燃烧起观众的情感,让他们对影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并且以独特的影像美学给观众以审美愉悦。”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被誉为天才导演,他拍摄的影片几乎都得到了国际电影节奖项的肯定,他也是极少数完成威尼斯电影节、戛纳电影节以及柏林电影节三大电影节“大满贯”的当代电影大师。在发布会上,库斯图里卡以一个“行内人”的身份,点出了近年来电影市场的变化与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症结。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说,过去的电影受到亚里士多德的传统美学影响,会赋予现实形而上的意义,再将其转化成影片,所以电影中的故事往往比无序的现实更能激发观众的情感与思考。但当下不管是电影的拍摄方式还是观众的审美习惯都在发生变化。不少电影不再花功夫进行形而上的提炼与反思,仅仅就事论事,甚至不少影片聚焦的事实其实与社会现实、人们的生活状态脱节,有一种强烈的“虚构感”。库斯图里卡的电影《地下》成为了本次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最卖座的影片之一。他说,这部1995年上映的魔幻现实主义影片,正是他本人对当下影坛表现出的“虚构感”的一次预见与反思———二战结束后,主人公被朋友欺骗,以为战争还没有结束,便躲藏在地下室多年。而当他在机缘巧合之下再次走上地面后,却把电影的外景拍摄地当成敌军阵地,大开杀戒。“电影作品应该观照现实、提炼现实,而不应该让人们误以为虚拟的生活状态才是真实的。”库斯图里卡说。
“50年前,电影还不能被称为产品,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将电影视为产品。”但是,库斯图里卡特别指出,目前“只谈票房不谈意义”的现象,会伤害电影艺术的生命力。
这个观点得到了金爵奖评委会委员、作家严歌苓的认同。今年2月,中国电影票房以68.7亿元首次超越一直位居全球第一的北美电影市场。业内人士表示,今后中国的月度电影票房或将频繁超越北美。严歌苓认为,票房的增长说明观众观影习惯的逐步养成,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是一件好事。但目前的问题是,我们太关注票房,导致刻意讨好市场的电影越来越多,价值与意义却在影片中失语、失重,“这会让电影弱化为单纯的视觉消费品”。严歌苓觉得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恰恰为电影搭建了一个跳出功利的放映平台———给了观众一个与更多有艺术追求的影片相遇的机会;给了业界一个再度思考自己的使命与初衷的机会。
演员林嘉欣也是本次金爵奖的评委会委员之一。已经进入电影行业十几年的她,看到了科技进步对电影“双刃剑”式的影响。“这些年,电影的拍摄器械变得愈发高效,使用起来也更加便利,这大大压缩了电影的拍摄时长,降低了行业的进入门槛,但与拍摄周期同样被缩短的,还有电影主创人员思考与探索的时间。”早期拍摄过不少惊悚题材影片的林嘉欣,在被问及当下不少国产惊悚片内容空洞、靠偶像与软色情博取关注的现象时,她回答:“电影真正吸引观众的并非是花哨的形式,而应该是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追问。”
文汇报记者 张祯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