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切除了,小便也很正常!”72岁的张大爷不久前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机器人+保留功能的前列腺癌根治手术”。如今,他的生活恢复如初,一扫此前因罹患进展性前列腺癌而有的焦虑情绪。
“中国人确诊前列腺癌分期较晚,初诊早期患者仅占42%,进展性前列腺癌占58%!筛查力度不够普及、进展性前列腺癌生存率低,是我国当前前列腺癌防治领域需要攻关的焦点。” 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在2022上海泌尿肿瘤国际论坛上表示,相较发达国家,我国多数前列腺癌患者初诊时已是中晚期,致使前列腺癌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70%,远低于发达国家近100%的生存情况。此外,前列腺癌根治手术带来的潜在性功能、生育功能和排尿功能的丧失,也可能是患者忌惮寻求专业治疗的重要原因。
论坛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还公布了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诊治数据,其中,前列腺癌患者整体5年生存率高达82.6%,接受根治术的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接近100%,控尿功能恢复率97%、性功能恢复率超70%,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对此,叶定伟教授表示,覆盖了前列腺癌患者全生命周期的精准早筛、精准手术、精准影像和精准分型,构成了前列腺癌多策略融合诊疗模式“复旦方案”,精准制导的多维度综合治疗为提升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率、生存质量带来了有效解决方案。
筛查关口持续前移,精准早筛方案提升早期诊断率
癌情数据显示,2015年上海市前列腺癌发病数据达到41.57/10万人,位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四位。“有证据表明,当前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可能要更高。”叶定伟教授说。今年9月,浦东疾控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浦东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已超过胃癌,高居男性恶性肿瘤第三位,发病率达58.14/10万人。
前列腺癌被称为“退休癌”,好发于60岁以上男性,从2019年上海各区人口结构比例看,浦东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仅为32.1%,是全市较“年轻”的城区,所以放眼整个上海市,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可能更高些。在现今前列腺癌筛查尚未普及的背景下,发病率如此之高,亟需倡导推行早筛、早诊。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西化”,前列腺癌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男性生命健康。叶定伟教授表示,“提高民众前列腺癌的筛查意识,将早筛关口前移成为从根源上提升前列腺癌整体疗效的重要策略。”。
临床中,抽血查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筛查前列腺癌的最简单方法,但存在假阳性率高、还需穿刺确诊等缺点。对此,叶定伟教授领衔团队开发的前列腺癌精准早筛“复旦模型”,将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率从单纯基于PSA筛查的52%提高到74.5%。
此外,在我国,前列腺癌初筛阳性人群最终到专业医疗机构完成后续诊治、特别是前列腺穿刺的比例不到3成。叶定伟教授团队采用前列腺癌精准筛查基地+前列腺癌精准筛查服务站的模式,带领团队把优质筛查资源下沉社区,并打通从筛查到治疗的绿色通道,将早筛阳性的前列腺癌患者第一时间转诊至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穿刺明确诊断,有效提高了这些“潜伏”患者的5年生存率。
叶定伟教授还牵头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前列腺癌筛查专家共识》,将“前列腺癌精准筛查基地+前列腺癌精准筛查社区服务站”模式推广到全国。为将前列腺穿刺精准技术普及到全国、提高穿刺准确率,叶定伟教授作为中国前列腺癌研究协作组(CPCC)主任委员,携手全国前列腺癌领域专家更新《前列腺穿刺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
“复肿技法”领衔精准手术,让患者生存率、生活质量齐飞跃
前列腺深嵌在人体骨盆最底部,叶定伟教授介绍:相较欧美人群,中国男性骨盆呈现出深马桶的结构,前列腺位置更窄、更深,相应手术操作空间小、难度大,因此欧美手术方式在国人前列腺癌治疗中时常“碰壁”。总结每年千余例早期前列腺癌手术经验,叶定伟教授领衔前列腺癌手术团队摸索出了符合国人骨盆解剖特点的前列腺癌根治手术 “复肿技法”:通过五大关键手术步骤,让前列腺癌患者“生存率、生活质量”齐飞跃,其中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近100%,控尿功能恢复率97%、性功能恢复率超70%。
借助机器人手术系统的显微优势和灵活度,前列腺癌手术“复肿技法”更上一层楼。据悉,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前列腺癌手术量已连续7年居上海市首位,慕名寻求“复肿技法”进行前列腺癌手术的患者遍布各地。目前,肿瘤医院是全上海唯一列装两台4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医院,机器人手术预约时间大大缩短,让更多患者有机会从精准手术中获益。
精准“复肿技法”背后,还有精准的诊断和分型。叶定伟教授说:“获得更精准的分期是前列腺癌精准治疗的前提。肿瘤医院前列腺癌诊治团队通过对现有诊断方法的优化调整,实现了‘1+1大于2’的可喜成果。”据了解,肿瘤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展前列腺癌PSMA+FDG PET-CT双重精准影像诊断。与传统CT和核磁检查相比,该方法下,转移灶检出率可提升40%,使更多患者得到了精准分期和及时治疗。
此外,叶定伟教授领衔团队从中国前列腺癌人群胚系基因组学研究入手,通过大样本分析发现,转移前列腺癌人群的BRCA2突变率更高,由此率先定义了中国人群前列腺癌优选基因检测靶点,实现国人前列腺癌的精准分型,让前列腺癌药物治疗策略首次装上了“GPS”,使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治疗获得精确制导。
“复旦方案”多策略融合诊疗模式,提升进展性前列腺癌疗效
针对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叶定伟教授团队通过精准影像和分型、拥抱新药临床研究,扩大治疗选择维度、适时且精准的手术等,为大量晚期前列腺癌疑难病患带来了新希望。为将优秀诊疗模式推向全国,中国前列腺癌研究协作组(CPCC)主任委员叶定伟教授在本届大会上携手协作组全体专家,发布《2022年CPCC晚期前列腺癌中国专家共识》,为广大泌尿外科临床医师提供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决策和管理选择。
今年,顶尖泌尿肿瘤学期刊《欧洲泌尿肿瘤学》刊发了叶定伟教授团队关于中国人群寡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手术治疗价值的研究,该成果首次确认了精准影像定义后的寡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接受原发病灶手术切除或放疗可将三年总生存率提高18%,引起国际泌尿肿瘤学界广泛关注。
此外,由叶定伟教授牵头晚期前列腺癌中国自主创新药物国际多中心研究,经4年多努力,证实首个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新二代抗雄药物“瑞维鲁胺”,联合雄激素剥夺疗法相较经典方案,可将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42%,影像学进展风险降低56%。该成果发表于《柳叶刀·肿瘤学》,标志着中国泌尿肿瘤新药研究迈向新的台阶。
作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列腺癌指南和中国抗癌协会(CACA)前列腺癌指南主编,同时也是国际泌尿肿瘤界“殿堂级”俱乐部——前列腺癌圣加仑共识(APCCC)中国大陆唯一代表,叶定伟教授还牵头了70多项泌尿肿瘤领域临床研究,希望进一步助力中国前列腺癌创新药物的快速发展。
作者:唐闻佳 朱煜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