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救治能力正持续提升。日前,中国新生儿协作网、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发布“中国新生儿协作网2020年度报告”,经过积极治疗后,我国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的存活率达96.1%,出生体重小于1500g早产儿的存活率为95.6%,与2019年相比分别提高0.7和1个百分点。
据悉,该报告以中国最大的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队列为数据来源,分析描述了2020年我国胎龄小于32周或体重小于1500克早产儿群体的基本救治情况及预后。
中国新生儿协作网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曹云教授介绍,在全球范围内,早产是5岁以下儿童及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早产儿由于机体器官系统发育未成熟,可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脓毒症、脑损伤、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早产儿视网膜病等多种严重疾病。
目前,我国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有所提升,2020年协作网成员单位共收入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10473例,其中存活出院最小胎龄/出生体重突破记录,2020年存活出院最小胎龄为23+1周;存活出院最小出生体重为440克。
不过,我国早产儿严重疾病发生率仍明显高于发达国家,需要通过后续不断提高救治质量,以降低严重疾病发生率,改善最终预后结局。
据悉,中国新生儿协作网于2018年5月成立,致力于建立和运行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目标人群标准化临床数据库,已连续2年发布年度报告,为了解我国早产儿救治现状、开展后续质量改进及临床研究提供了真实准确的基线数据。
协作网成员单位覆盖面持续扩大,2020年新增10个省、直辖市的12家医疗机构,现已覆盖全国29个省(区、市)70家成员单位。已组织实施“NICU质量改进降低早产儿死亡率及疾病发生率”“最新BPD诊断标准与2000年NICHD诊断标准比较”“中国NICU极早产儿近期预后”等8项多中心临床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果,同时已启动高级专科人才培养、临床科研能力培训、早产儿随访等相关项目。
作者:李晨琰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院方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