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有这么多非亲非故的人帮助我们,让我女儿得以康复,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大病无情,人间有爱’!”景谷县威远镇文会村保山村民小组的一位村民如是说。他的小女儿梦思今年10岁,因先天性心脏病导致一家人致贫,是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时间回溯到2017年8月1日,小梦思再次昏倒被送往景谷县人民医院,恰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援滇医生在县医院义诊。
当时第三批援滇医疗队队员吴兰平是心脏超声主治医师,她及时为小梦思检查诊断,发现孩子有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水平残余分流、主动脉瓣中重度分流、主动脉瓣下纤维嵴和左心收缩功能正常低限,需要换“瓣”治疗。
但是,整个云南的医疗水平当时无法完成这种治疗,吴医生建议她直接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进行手术治疗。
孩子的父母对跨省手术顾虑重重,因此“赴沪治疗计划”在那个时候“搁浅”了。后来由第四批援滇医疗队洪雯静医生接棒,再次为小梦思复查,发现她已经出现了心功能不全症状,情况已非常危重,再不手术治疗,将彻底失去救治的机会。
经过洪医生在内的第四批援滇医疗队员的不懈努力和反复沟通,终于劝服小梦思的父母去上海接受手术治疗。
2018年5月下旬,小梦思来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手术由心胸外科主任医师陈会文主刀,手术非常顺利,把之前重度反流的主动脉瓣换成了机械瓣,并修补了残留的缺损。
回到景谷后,由于小梦思需要终生服用抗凝药和定期复查心脏恢复状况,援滇医疗队又义务承担起了接力——第六至第八批的医疗队员对小梦思进行体检的同时制定了更加详细的随访计划……
目前,小梦思已经可以像健康孩子一样生活了,而且也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坐在课堂共同学习。
小梦思的故事只是沪滇线上受益于医疗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
4年前,为贯彻我国关于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健康扶贫要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务院扶贫办的要求,与远在千里之外的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结对,计划在5年内,帮助当地医院有效提升医疗水平。
沪滇医疗扶贫新篇章由此开启,源源不断的上海儿科专家“进驻”景谷,让彩云之南、千景之谷的少数民族同胞们感受到了来自黄浦江畔的温暖。
目前,经过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八批援滇医疗队、共计40人次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已经帮助景谷县人民医院建立起了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体系,并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形成联动,提高了先心病筛查技术在景谷全县的覆盖率,并向普洱市推广。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聚焦景谷医疗卫生工作的短板和弱项,将“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在景谷县人民医院开展了人才培训、物资援助等,为当地传授最新的医疗理念和先进的诊治技术,致力于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本土化的“医疗队”。
通过4年的医疗帮扶,景谷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尤其儿科技术水平提升更为显著——新生儿外转率由90%下降到10%,儿童心血管门诊、儿童呼吸哮喘门诊、小儿舒适镇静门诊、心脏超声门诊等儿科特色专科门诊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
一批批援滇医疗队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医疗技术“零突破”,使景谷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为景谷县脱贫攻坚和健康扶贫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作者:姜蓉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