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院长李晓松,因心肌炎并发症颅内出血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56岁。
李晓松,1962年11月生,著名卫生统计学家和公共卫生教育学家,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院长。
据四川大学官网,6月初,刚从武汉出差返蓉的李晓松突感身体不适,疑为感冒,6月3日入华西四院,判断为心脏问题,于当天下午转入华西医院心内科。
后确诊为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即刻送进心脏内科重症监护室(CCU),但他很快出现心脏停搏现象,在立即使用体外膜肺氧合(人工肺)之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7月4日下午14:29分,李晓松因心肌炎并发症颅内出血医治无效去世,享年56岁。
2012年,李晓松在他五十岁大寿时曾说,“人生已过半,50年岁月如梭,希望我能够抓住为数不多的时间为学院、为学校、为教学、为科研服好务。”
作为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李晓松负责和参与的项目很多。
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国家公益行业科研专项项目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联合国人口基金等国际合作项目……
最近三年,李晓松全力以赴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这个工程浩大的项目研究。2016年中国提出发展精准医学研究的重大科研战略。
为做好这个项目,李晓松主动牵头西南地区五省市自治区15家单位,联合申报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项目,收集基线数据。
▲李晓松院长与学生,图片来源:四川大学官网
2017年2月22日近凌晨两点,刚下飞机的他发了一张在雪地里的照片,照片中他一手拖着行李,另一手揣进裤兜,配文写着“风雪夜”。
今年五一劳动节期间,加班加点忙项目的李晓松不忘自我幽默一把,他自我调侃的写道“劳动节劳动,青年节青春绽放”。
这样一位举足轻重的医学工作者,为什么会突然因病离世?
暴发性心肌炎又是一种什么疾病?为何如此可怕?
暴发性心肌炎死亡率高达75%以上
心肌炎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炎性损伤所导致的心脏功能受损。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汪芳介绍,临床上多见的心肌炎是“病毒性心肌炎”。对于年轻人来说,病毒性感冒引起的心肌炎比较严重,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且以青壮年为主。
暴发性心肌炎“最凶险”,其发病急、病情重,几小时到几天内病情会迅速恶化,容易发展为急性心衰或心源性休克,或者导致各种严重的心律失常,特别是严重的心动过缓,致死率颇高。
早期即可出现急性重度心衰,且常出现心源性休克和各种严重的心律失常,死亡率高达75%以上。
“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病毒会在短时间内复制,进而侵袭心脏,大面积心肌受到影响,导致心肌坏死,也可损伤心脏的起搏及传导系统进而导致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死亡。”
汪芳解释,若体内抵抗力低,病毒会侵犯更多的心肌细胞,导致心肌坏死,离死亡就已经很近了。
感冒是心肌炎的“元凶”
心肌炎发病率较高,而感冒则是“元凶”。感冒恢复不好则有可能发展为心肌炎。汪芳解释,人感冒后,自身抵抗力会有所下降,病毒可能通过血液“侵犯”心脏,引发重症心肌炎。
从尸检中发现,青年的猝死人群,大概10%-40%都存在心肌炎的表现。汪芳表示,心肌炎症轻微者可出现心慌、胸闷、恶心、面色苍白和四肢无力等;严重的会有明显的心律失常、低血压、心动过速或过缓等。
一般正常感冒自然痊愈为5到7天。若患者在感冒病程中,出现了明显的心累心慌的症状,那么就该警惕,及时就诊,确认是否患上了心肌炎。若已经过了一两周,精神状态越来越不好,走一走就气短,甚至胸闷等,要有所警惕,应尽快排查心肌炎。
做好两点,预防心肌炎
如何预防心肌炎呢?汪芳建议,多参加户外锻炼、多注意休息。
1. 多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生活的地方要经常通风换气。
流感季节、季节冷热交替之时,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
2. 多注意休息。劳累本身不会导致心肌炎,但是劳累可能降低人体免疫力。
特别是感冒后人的体质非常弱,当患者得不到充分休息时,体内病毒更容易穿透屏障而进行更深入的攻击。
一般的病毒性心肌炎在医院需治疗大约3周,恢复期则需3个月到半年。在此期间需适当限制体力活动,防止过度劳累并且定期到医院复查,若出现暴发性心肌炎应立即前往医院。
>>>相关链接
痛惜!今年,倒在手术台边上的医生们
湘雅医院一青年副教授不幸猝死,年仅31岁, 孩子刚出生7天……
7月4日,天妒英才,一位优秀的青年副教授就这样离去了。
7月5日,据微博用户数据科学家快报消息:“昨晚惊闻28岁不到就被破格提拔为湘雅医院副教授的优秀学弟肖育众,后担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研究员、副教授,于昨天下午劳累过度出现心源性猝死,真是天妒英才,留下了一个刚刚7天的小娃娃。
同仁医院32岁眼科医生去世 捐出眼角膜留下最后的光明
6月29日,一个噩耗在北京同仁医院内炸开:青年医生王辉心跳骤停,被送往北京朝阳医院接受抢救。
这场抢救持续了3个小时,然而,王辉一直没有自主呼吸和心跳。最终,抢救停止,一块白布盖住了这位年轻人。
抢救无效当晚,同为医生的王辉妻子替丈夫做出了捐献眼角膜的决定。
王辉夫妇在北大医学院同窗八年,两人感情甚笃,一年前刚刚迎来小女儿。
河南医生张恒伟48岁去世
在河南,乳腺科医生张恒伟6月28日下午去世。
年仅48岁,正当年。
外界鲜少报道,但是医生群里传出后,满是哀悼!
值班后又上一天手术 外科医生猝死在岗位上!
“年轻医生,44岁,英年早逝!”
“起休又干一天手术,倒在台上,脑干出血!”
令人痛惜!
四十多岁,正是人到中年事业处于上升期家庭作为顶梁柱的时候,没想到突然就垮了,一切归零!
据报道,7月4日,中科院博士、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青年教师、副教授肖育众被发现晕倒在实验室,送医院抢救无效去世。
在其发生意外的5天前,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青年医师王辉逝世;
7天前,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医生张恒伟去世……
短短几天时间,就有3位医生猝死,悲剧连续上演,令人惋惜。更让人痛心的是,他们中年龄最小的年仅31岁,最大的也才48岁。
据报道,3位医生的去世,都和心血管疾病相关。在媒体对他们去世前状态的还原中,“连续加班”“工作繁重”等字眼也多次出现。
有调查指出,中国医生是猝死“重灾区”,30至40岁人群发生意外的概率也相对更高。
医生是公共健康的“守门人”,希望在尽心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也能多多关注自身的健康。
因为只有健康的医生,才能拯救更多鲜活的生命。
作者:孔天骄
编辑:顾军 陈曦
责任编辑:张鹏
来源:综合自健康时报、新浪网、搜狐网、光明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