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满足“一老一小”健康需求?怎样让市民享受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腾飞计划”与“长三角一体化”将带来什么样的“健康愿景”?
7月9日举行的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学习研讨会上传出消息,上海将从人民的健康需求出发,进一步优化布局完善“健康路径图”,让人民拥有切切实实的健康获得感。
近年来,越来越多市民信赖身边的社区卫生服务,同时提出更多期盼,尤其老年人与儿童青少年,如何让他们的健康服务需求在家门口得到有效满足?
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黄红表示,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成为提供“一老一小”健康服务的重要平台:本市将制订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标准,推进各区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补点建设与升级改造,让“一老一小”更便捷获得基本卫生健康服务;
发布社区健康服务清单,将“一老一小”健康服务项目纳入社区基本健康服务项目。同时,大力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延时门诊服务,满足不同市民的服务需求。
此外,本市首批80家标准化智慧健康小屋建设已全面启动,年内将陆续完成建设,到2020年基本实现每个街镇均设置智慧健康小屋,提供健康检测与指导,加强社区慢性病管理、心理健康、妇幼健康、康复服务、中医药服务等社区重点医疗健康需求的覆盖。
为让更多市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上海不断加强基层卫生服务的同时,大力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介绍,目前本市已组建55个区域医联体,实现医联体网格化建设全覆盖,三级医院均参加各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并发挥引领作用;东、南、西、北、中5个儿科医联体覆盖区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签约284家医疗机构,稳步推广20余项儿科适宜技术。
上海将继续推进区域和专科医联体建设,启动区域医联体综合绩效考核,重点推进“新华-崇明”“九院-黄浦”“六院-金山”3个医联体建设。
同时,根据服务半径、服务人口等要素,在全市布局58个医疗服务圈,大力推进建设一批“布局合理、标准统一、功能匹配”的区域医疗中心,上连市级综合和专科医院,下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研究二级、三级医院对社区的支持政策和上下联动机制,探索医保、人事、价格、财政投入等配套政策,鼓励社会办医、康复护理类机构等参与医联体建设,分类分步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级,为市民解决好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危重症的就近诊疗服务问题。
上海优化资源布局,并且不断提升格局:打响医疗服务品牌、推进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建设。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秦净介绍,上海正推进实施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腾飞计划”,构建本市临床重点专科“振龙头、强主体、展两翼”的发展格局:以国内优势专科为“龙头”,冲击国际领先水平;以国内特色专科为“主体”,打造国内一流的专科高地;以重点亚专科和新兴、交叉专科为“两翼”,使专科技术向精、深发展,支持其建设成为与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定位相符合的重点专科群,以点带面提高全市整体技术能级。
目前共遴选71个专业158个项目成为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其中,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瑞金医院血液科、仁济医院肝移植、儿科医院危重新生儿救治、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治等一批专科能力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与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和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定位相符合的临床重点专科学科群。
协同发展、联动创新,上海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同时,致力打造“健康长三角”。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介绍,近年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在推进卫生协作机制建设、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信息互联互通对接、医保异地直接结算、医疗人才培养合作等方面进行有力探索,为一体化打好基础。未来将打造标准规范统一、信息互联互通、服务便利有序、医学科技发达的“健康长三角”,推动大中城市高端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统筹布局,推进长三角专科联盟建设,探索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实现疾病诊断标准、治疗方案、质量控制、数据归集和疗效分析“五个统一”。
同时,建设中医专科联盟和区域中医专科平台、长三角罕见病实验诊断协作中心等。上海将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成为引领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的重要引擎、区域协同发展的全国样板。
作者:唐闻佳 宋琼芳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