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屈光眼表科主任柯碧莲终于从紧张忙碌的工作中喘了口气。“人数比去年翻了一倍。”柯碧莲说的,正是来这里做近视矫正的高中毕业生。高考出分前的两周,往往是科室最忙的时候。
几乎所有眼科医生都有相似的感受——直到填报大学志愿时,考生和家长才发现近视是一种“病”,不仅影响身心健康,甚至会影响孩子未来的职业发展。只是,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家长们心里的盘算更加“精明”——矫正近视并非十万火急,可以“先拼成绩、后动手术”,这样可以两全其美,不影响孩子的名牌大学梦。可事实当真如此吗?
直到填报志愿,才意识到近视是一种“病”
“我近视600多度,平时在路边等公交都看不清是几路车。”小刘今年想报考军校,高考前家长就替他预约了柯碧莲的专家门诊,如今已做完检查,准备手术。
卡着填报志愿的时间点来做手术,这样的孩子并不少。暑假里,柯碧莲往往一天要安排几十台手术。而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每年前去接受近视矫正术的患者多达万余名。“每到暑假,都是这类手术的高峰期。”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周行涛说,最多的一天,他的团队接诊了近300个孩子。
说起近视对职业前景的影响,何念(化名)的父母一边陪孩子候诊,一边懊恼不已。原来,何念一直心心念念想要报考医学院,没想到800度的近视差点让他与梦想失之交臂。
根据相关规定,任何一眼矫正到4.8且镜片度数大于800度的考生,不宜就读能源动力类、医学类、心理学类、电子信息科学类等30个大类的相关专业。去年,高考拿到高分的何念,却不得不面对现实。所幸,一家人翻遍招生目录,终于找到一所医学院的视力“底线”正好是800度。
像何念这样,因近视被拦在心仪专业之外的考生,并不少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玲就曾表示,倘若国内青少年近视持续高发,精密仪器等相关专业将面临招不到人的尴尬。
在家长眼中,保住成绩比保住视力更重要
樊冰(化名)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刚上预初的儿子已经架上了眼镜。“大概是小学时学编程看电脑时间太长,没有注意保护眼睛,我们发现时,已经晚了。”不过樊冰对此也没太在意,当孩子说起在学校上课时看不清黑板,夫妻俩就拉他到隔壁商场里配了副眼镜。
2018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本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6.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其中高中生近视率为84.4%,高三学生高度近视率为23.4%。
2010年起,上海着手为全市儿童青少年建立屈光发育档案。通过对比研究发现,连续读书写字时间过长、室外活动缺乏等,都会导致孩子过早近视。
让孩子“目浴阳光”、多参与户外活动,能有效降低近视率,道理家长们都懂,但现实却有些令人失望。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但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的态势始终未得到大的好转。
究其原因,不少医学专家认为,学业成绩是横亘在家长与孩子健康之间的一道屏障。家长宁可让孩子牺牲一点视力,也不愿孩子在刷题的道路上放松一点。“周围戴眼镜的孩子比比皆是,尽管孩子视力没保住,但毕竟在信息学竞赛中已小有斩获。”说起这个,樊冰露出些许欣慰。
医学进步真能成为“功利学习”的后悔药吗
2004年,柯碧莲开始做近视矫正术。15年来,经她之手矫正视力的孩子不下万例。对于她而言,一个明显的感受是:家长对近视矫正术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近视矫正术刚进入中国时,很多家长都持观望态度,如今大家愈加明白,想要摘掉眼镜,近视矫正手术是目前最安全、有效并能保持长期稳定的方法。”柯碧莲说,很多家长找到她时,明显都是有备而来。
“近视的孩子那么多,只要能考上好大学,近视暂时又不会影响生活。而且,上大学后如果觉得近视有碍学习,一次手术就能解决问题。”柯碧莲和眼科同事们不止一次在面对家长时被怼得哑口无言。她在内心不禁反问:“难道医学的进步,就是为了给功利的家长买一颗‘后悔药’?”
“近视手术为什么叫矫正术而不叫治疗术?”柯碧莲坦言,那是因为这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手术。不论是目前异常火爆的角膜激光手术抑或是晶体植入术,都只能让患者摘掉眼镜,但因近视而引起的眼轴延长的生物学基础依旧存在。
令人担忧的是,近两年来,周行涛发现,来找他咨询近视矫正术的孩子年龄越来越小。这时,他总会耐心劝导,“近视矫正术最好18岁以后再来做,青少年更重要的是保护视力。”
据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国民视觉健康报告》估算,2012年,由各类视力缺陷导致的社会经济成本达6800多亿元。周行涛说:“孩子有了好成绩,考上了好大学,看似成为人生赢家,却输掉了一生的健康,甚至是国家的未来。从这一点来说,近视防控一定要走在成绩前面。”
作者:张鹏 李晨琰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