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保健帝国权健”相关事件持续发酵。权健总部位于天津,今天,“天津发布”称,针对权健集团被自媒体指出涉嫌虚假宣传、传销等诸多问题,天津市委、市政府责成市市场监管委、市卫健委和武清区等相关部门成立联合调查组,对网民关注的诸多问题展开调查核实。
权健“真有毒”,还是“擦枪走火”,抑或“真无辜”,需有关部门认定。连日,记者走近位于上海的“权健店们”,听着,看着,发现了另外一些东西。
直击“华东总部”:有人咨询,有人当场充值一万一
今天,上海杨浦区复旦软件园附近的铭大创意广场,停车场上停满了车,11号楼一楼总有人拎着袋子进进出出,楼外蓝底白字写着:“尚毅医疗磐石华东总部”。据报道,磐石是权健旗下十几个系统之一。
▲尚毅医疗磐石华东总部门口,门面不算很大,时不时有人进进出出。
走入店中,左侧是由玻璃柜门隔开的三个单间,分别负责订购、收款和售后三项业务。右侧原本是产品陈列柜,如今已全空。店内有四五位顾客,一名上海阿姨在收款柜台对里头说,“往卡里充一万一。”随后,她又买走了灵芝孢子粉、麦芽精、沐浴露、早晚膏和眼霜等物品。
另一位60多岁的阿姨焦急得等着电话,记者上前询问后得知,她是替人代购权健保健品,她自述,曾上过权健的课程班,在班上认识了一些昆山朋友,由于她住在附近,就充当起代购,声称“这是做做好事”。这名阿姨自称从没买过权健的产品,自己有病还是去医院,不过随后补充“有钱的话,买买还是不错的。”
在店外停车场,记者遇到了刚在店内“充值一万一”的上海阿姨,“扫货”完毕的她与记者说起保健品的“传奇”:朋友发现淋巴结肿大,服用了权健灵芝孢子粉,后又接受了火疗,淋巴结小了;朋友家的孩子掉发厉害,用了权健洗发水,头发长出来了;地铁口的看铺阿姨,本来咬一口苹果一口血,用了权健牙膏,牙齿不出血了;有个患了牛皮癣的朋友,接受了火疗之后治愈了牛皮癣……从她的叙述中,记者了解到权健旗下的“系列产品”有牙膏、洗发水、妇科用洁净宝、鞋垫、卫生巾,阿姨总结两个字——“好用!”
在这位“热心阿姨”的介绍下,记者还得知,在权健单次购物满7500元可办理会员,享对折优惠,一双鞋垫的售价1000多元,折扣价为500多元;五盒灵芝孢子粉会员价530元左右,可食用半年。
当记者以“家人身体不适,寻求产品推荐”为由,向穿着带权健拼音工作服的人员询问时,他们纷纷摇头不语,几经追问后有人回答:“有病去医院”。
▲记者发现,在多家购物平台中输入“权健”均显示无相关内容。
不管怎样,“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因丑闻出名了。但,线上被封堵,线下的“权健们”似乎经营一切如常。
中医专家谈火疗:属中医外科,但正规大医院已不开展
本次风波中,权健一大拳头产品——火疗,尤其“出风头”。据新京报报道,权健集团旗下现有 7000 多家火疗养生馆。这是何等秘密武器?
束昱辉(权健公司创始人)的传记《生命的代价》中提到过秘方最初是如何配制成产品的:在天津市区的某个小作坊中,只有一台陈旧的小电扇,酷热难耐;束昱辉和老大爷们组合成了火龙液秘方的生产三人组,他们全天通过手工搅动来复活这个火龙液秘方;束昱辉的体力几乎每天都濒临透支;终于在 2004 年的某一天,世界上第一桶用于火疗的火龙液诞生了。
火疗能干嘛?据《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提到,权健这一招牌火疗,声称治疗的疾病从脑萎缩到秃头,从耳聋到子宫糜烂,从肾虚、阳痿、早泄到面瘫、便秘、肩周炎。
真那么神奇?“火疗属中医外治疗法的一种,古代有,但如今正规大型医院早已不开展。”中医流派“杨氏针灸”继承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李昌植告诉记者,火疗跟艾灸属于一类,形象地说,艾灸是点状,火疗适合大面积,如关节炎、后背痛等。只是,火疗存在安全隐患,易引发火灾,且疗效并没到不可取代的地步,因此大型医院综合考虑后已不开展。
尽管如此,李昌植不止一次被病人询问可否开展火疗。“这里有猎奇心态,也有攀比心态,感觉火烧得大,很壮观;或感觉别人做过,也想尝试。”李昌植坦言,火刚烧起来,外围温度并不高,还有隔热材料在,火疗可能还没艾灸烫,“没必要将火疗神秘化”。
火疗也好,艾灸也好,原理都是为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等起效。不过,李昌植提醒,火疗人员须具备专业资质,治疗时还一定要辩证,并非人人适合火疗,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的人就不适合。他补充道,没证据证明火疗可治癌,对此要格外慎重。
情感营销让谁脸红,“健康中国”任重道远
权健总部在天津,但在北上广及内陆众多城市有所谓“门店”。在上海,就在最近一个月,“12345上海市民服务热线”至少接到了六起关于权健保健品的投诉,主要涉及非法宣传乃至涉嫌传销。现场执法中,上海相关部门发现有权健相关“门店”无照经营,均责令停止经营,但未发现传销活动。
权健是不是无辜的,尚不可知,需专业部门认定。不过,这些年,权健不是第一个被点名的保健机构。并且,它们似乎有一些套路:打着“中医”旗号,宣传“神奇”的疗效。
注意到这个现象的医学院校甚至将此写入最新教案。就在本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中国》系列思政课程上,师生们就“‘老中医’攻陷各大电视台”为案例展开热烈讨论。
“近年来,在多省份电视节目里,刘洪滨(‘滨’有时写作‘斌’)先后以北大专家、蒙医第五代传人、祖传老中医等身份推荐各种药品、食品。有关媒体致电北京大学、吉林省人民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上述三所机构均表示:查无此人,无论刘洪滨还是刘洪斌……但这并不妨碍她成为中国‘最忙的老中医’,代言各种天花乱坠的‘神药’……而随着记者调查的深入,没想到这个看起来可靠的‘老中医’从诸多角色中抽离出来,剩下了最后一种可能:演员。”交大医学院这门课的教案这样写道。
有学生翻阅资料发现,国家工商总局已实现对全国广告包括互联网在内实现24小时监测,并定期发布违法广告监测结果。
那么,为何并不高明的“演技”还能骗过许多人?保健市场火爆背后到底击中了什么?“理解他们。”交大医学院儿科班学生李颖玉在总结小组讨论时说道,一方面要做好正规健康宣传,健全法律法规,一方面也要理解痴迷保健的中老年人,这其实是一种对健康生活的迫切需求。
再看权健风波,不难发现,其“粉丝”主要为两类人:第一,中老年人;第二,绝症,尤其是已经没有治疗机会的癌症患者。这暴露了什么问题?
四年前,交大医学院有支学生队伍深入黄浦区调查发现,疯狂购买保健品的老人并不只是健康需求,更裹挟着“渴望关爱”的心理需求——不少商家通过开设健康讲座、组织联谊或出游、经常性电话慰问或上门等亲情服务,与老人建立信任关系后再展开推销。课题组当时将这种特殊的营销方式称为“情感式直销”。
课题组还发现,老人的这种消费行为同“与子女沟通频率”有着微妙关联:与子女天天有交流的老人中,不购买情感式直销保健品的人数是购买者的13倍;每年与子女联系仅1-2次的老人中,不购买情感式直销保健品的人数为购买者的6.67倍;与子女基本不联系的老人中,不购买情感式直销保健品的人数仅为购买者的2倍。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与子女沟通越多,老人买保健品越少。
“从老人的口述中我们获知,逢年过节,这些人总会提着桃酥饼、水果登门嘘寒问暖。东西不贵,但对老人来说经常有人登门,很热闹。”课题组成员当时就对记者感慨,这批推销员有的每半个月至少上门一次,老人爱说戏,就陪着聊戏,爱种花,就陪着栽花……登门次数甚至比老人子女都多。
这些都是情感营销策略,但何尝不是在提醒我们,平时是否忽略了对老人的关心?提示着社会要关注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组织更多的社会活动。
一些保健机构是否填补了老者心中这块情感“缺位”,另一些保健机构是否抓住了绝症患者铤而走险的决心呢?这都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至少提示着我们:“健康中国”任重道远,要做的还有很多。
“作为医学生,在专业上,他们可能还很稚嫩,但通过课程指导他们去关心社会问题,让他们理解到,做好健康的工作不仅仅是在医院看病。同学们能在医学起步阶段就感悟到医学需要理解,需要情感共振,这对他们日后从事医务工作是重要的。”交大医学院《健康中国》课程指导老师之一杨静对记者说。
作者:首席记者唐闻佳 见习记者金婉霞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