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7月,最美的法国在阿维尼翁。
2018年第72届阿维尼翁戏剧节,从6日起至24日将在这座世界文化遗产名城举行。本届阿维尼翁戏剧节以“类型”为母题,串联起多个讨论议题。在戏剧节期间,古城全面禁止机动车通行,成为一座舒适惬意的步行城。戏剧、舞蹈、偶剧、音乐、多媒体、跨界演出等多种门类的舞台艺术作品汇聚一堂。
在1309年至1792年的近500年间,阿维尼翁小城都属于罗马天主教皇的领地,数代教皇的长期居住为这座小城留下了教皇宫、主教官邸等恢宏建筑,而这些建筑在1947年开始,成为阿维尼翁的官方艺术节演出主场地。当时,刚从二战阴影中走出的法国正努力重建人们的生活信心,戏剧节的宗旨就是为了推动法国文化艺术的复苏与发展,让高雅的戏剧艺术走出殿堂、走入民间。
《老人旧事》 剧照
阿维尼翁戏剧节分为IN与OFF两个部分。被称为“IN”的,是由法国文化部,普罗旺斯省和阿维尼翁市直接运作管理的官方戏剧节部分。IN每年汇集了领军欧洲及至全世界一流、前瞻的艺术家。而“OFF”单元最初是由众多艺术家围绕着阿维尼翁戏剧节自发组成的一个艺术创作空间,后来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戏剧节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风格,有着自由、奔放、实验性等各种特点,这是一个向所有剧团开放的平台。
今年,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将带着一部作品走出国门,首度登陆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它是来自“昆曲王子”张军的当代昆曲作品《我,哈姆雷特》。该剧以传统昆曲的四功五法演绎《哈姆雷特》的故事内核,由张军一人分饰哈姆雷特、奥菲利亚、“父亡灵”、掘墓人4个角色,涵盖了生、旦、末、丑4个行当,是一幕精彩的昆曲独角戏。
2011年,六部中国当代戏剧作品参演阿维尼翁戏剧节OFF单元,这是中国当代戏剧第一次集体出现在阿维尼翁。七年间,包括孟京辉指导的《三个橘子的爱情》和《恋爱的犀牛》、黄盈导演的《黄粱一梦》、赵淼的《水生》和《署雷公》等在国内已获得一定知名度的戏剧作品先后亮相阿维尼翁,共有20多部中国作品先后与各国观众见面,累计演出千余场。
今年除了《我,哈姆雷特》外,还有孟京辉导演的《臭虫》和北京儿童艺术剧院作品《原始一家人》在内的中国戏剧作品也将继续登陆阿维尼翁,为世界各地的观众带来属于中国戏剧的独特风景。
第72届阿维尼翁戏剧节海报,海报作者Claire Tabouret(法国)
“与家庭问题联系紧密的是孩子。我们借此可以回到Claire Tabouret为戏剧节设计的海报上。青春时代的问题其实就是孩童时代的问题。你们知道孩子对于阿维尼翁戏剧节是非常重要的,我也非常高兴他们能够出现在这张海报上。画中的孩子看着我们,好像在问我们,他们将要在一个怎样的世界中生存?对于我们来说,这些孩子一个个对未来的问号。”——阿维尼翁戏剧节艺术总监Olivier Py在开幕致辞中说。
本届阿维尼翁戏剧节开幕大戏《梯厄斯忒斯》,将在教皇宫荣誉庭院上演。导演是36岁的Thomas Jolly,以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剧作家塞涅卡的作品为蓝本进行创作。这也是Jolly第三次亮相阿维尼翁IN单元。
《梯厄斯忒斯》剧照
教皇宫荣誉庭院(2017)
Jolly曾被两度邀请参加戏剧节。2014年,在进行了4年的创作后,他完成了莎剧《亨利六世》最后一个篇章的导演创作,并将演出以全本的形式一举搬上阿维尼翁的舞台,作品长度达18小时,首秀堪称惊艳。
2016年,Jolly为70周岁的阿维尼翁戏剧节献上了两部作品:与斯特拉斯堡高等戏剧学院的学生们共同呈现的《美杜莎之筏》,该剧曾作为2017年第七届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剧目在国内上演;以及根据阿维尼翁戏剧节历史改编的系列剧《天空、黑夜与圣石》,该剧共分16天呈现。
谈起立陶宛OKT剧院总监奥斯卡·科尔苏诺夫,中国观众想必不会陌生。本届阿维尼翁戏剧节,奥斯卡·科尔苏诺夫将为戏迷们带来莫里哀的《伪君子》。1990年起,奥斯卡·科尔苏诺夫大约执导了30部戏剧作品,既包括立陶宛本国戏剧作品,也包括国外戏剧作品。演出足迹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近年来,他的作品在立陶宛的邻国频频演出,波兰,拉脱维亚,俄罗斯,芬兰,瑞典以及挪威等地均曾多次上演他的作品。
《伪君子》剧照
科尔苏诺夫曾带领OKT剧团在2014年北京戏剧奥林匹克上演《哈姆雷特》,随后来到上海等全国多个城市,获得了很好的口碑。
还有近两年陆续亮相乌镇、上海的契诃夫名剧《海鸥》,也是由科尔苏诺夫带领立陶宛OKT剧团呈现。
以桀骜不驯的编舞手法震惊世界的德国编舞Sasha Waltz,将带来作品《造物》。这部作品从“监狱囚犯”的概念出发,特邀荷兰新锐女设计师Iris Van Herpen,为舞者设计了会在行动中带来很多限制的演出服,以此讨论相关议题。
《造物》 剧照(Sebastian Bolesch 摄)
比利时剧场艺术家Ivo van Hove是阿维尼翁的老熟人了,他被誉为当今欧洲剧场最炙手可热的导演之一,2015年荣获劳伦斯·奥利弗奖。2016年阿维尼翁戏剧节70周年,他带领法兰西喜剧院在教皇宫剧场上演了开幕大戏《被诅咒的人》。今年,他将带着阿姆斯特丹剧团在圣若瑟中学庭院剧场上演《老人旧事》。本作根据现代荷兰文学作家库佩勒斯的文本改编,2016年9月首演于阿姆斯特丹。
《老人旧事》 剧照 (jan versweyveld摄)
皮娜鲍什伍珀塔尔舞蹈剧场戏剧构作师,同时也是舞者与编舞家的Raimund Hoghe将在阿维尼翁戏剧节进行两部作品的演出:重新创作2007年在阿维尼翁戏剧节上演过的舞蹈《乔治曼德大街36号》,以及新作《Canzone perOrnella》。
法国青年导演方面,继2013年改编维勒贝克和2016年改编自波拉尼奥同名小说的戏剧作品《基本粒子》和《2666》后,今年,Julien Gosselin 继续将目光放在文学作品的改编上。这一次,他将以美国作家唐·德里罗的三部作品:《MaoII》《Players球员们》《The Names 名人们》作为创作对象,为观众带来全新的个人创作。本作时长将达8小时。
同样也是阿维尼翁新人的瓦朗斯喜剧院总监Richard Brunel 将为观众带来根据日裔美国作家裘莉大冢小说改编的《有些人从未见过大海》。
在谈到今年的戏剧节时,阿维尼翁戏剧节艺术总监Olivier Py说:
在为这次阿维尼翁戏剧节选择剧目的时候。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这么一份剧目表里面能够表现这个世界的画面?在这个世界里,有人封闭抱团,有人自由开放。有很多艺术家闯入了这个世界试图质问它的“形式”。“形式”不仅仅是身份转化之类的问题。它的概念宽泛。比如,埃及,法国,美国的社会形态有什么不同?比如什么是男人?什么是女人?他们身上有哪些部分是他们所处的文化塑造的?你们会看到今年会有很多截然不同的戏剧作品,它们会帮助我们去思考这个我们称之为“形式”的关键词。
另一种去理解这些作品的方法是去思考“独特性”的问题。人们总问我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是如何筛选节目的?对我来说一个重要的艺术家一定独特的,他和大多数人都不一样。哲学家们把他叫做“ipséité”(来自拉丁语ipse,意思是“依附于自己的事物”),这个词基本上相当于法语中的“unique”(独一无二)。本质上,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对我来说指出这个“独特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和孤独相连,而孤独又也许是政治的反面。可把孤独转化成为一种“独特性”正是艺术家的力量所在。很多戏剧也在讨论这种成为自己本身的意愿,尤其是当人物进一步面对一个他无法融入、一个迫使他在平庸中封闭自己的社会时。这一点非常契合我们的主题。
阿维尼翁戏剧节艺术总监Olivier Py
此次,总监Olivier Py 将带来由三幕时长各为50分钟的悲剧构成的《纯粹当下》,以及《安提戈涅》。
本文综合【中法纵横】【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公众号整理
作者:童薇菁
制作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