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晚,上海昆剧团携2017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邯郸记》走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演出开始前20分钟,大礼堂内便座无虚席。
写尽人生的酸甜苦辣,世事无常,《邯郸记》内涵深刻却不失幽默。上昆的演员们全情演绎,将晚年汤显祖对于生命的理解诠释得淋漓尽致,博得了台下近2000名师生经久不息的掌声。
三度进京,《邯郸记》凝炼昆曲之美
从2001年首演的《班昭》、精华版《长生殿》、《景阳钟》,再到新版《邯郸记》,上昆自新世纪以来有四部作品成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入选剧目,这样的成绩在全国戏曲院团中首屈一指。
2016年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上昆一口气推出《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梦记》,这四部作品也被合称为《临川四梦》。四台戏集结了老中青三代演员同台,完成了贯穿一整年的巡演日程,在海内外都掀起一阵观演热潮,不仅为昆曲开拓了市场,也进一步扩大了昆曲的受众群。
2016年在国家大剧院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今年三月在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参加2018年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再加上此次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这已经是《邯郸记》第三次献演于北京。对于此次演出,团长谷好好倍感自豪:“一部戏要打造成精品,需要几代人的呕心沥血,还要经过市场的考验才能成型,《邯郸记》体现了上海戏曲人才传承再创新的硕果。”
谈到《邯郸记》的艺术魅力,谷好好表示,昆曲的意蕴在这台戏里展露无遗:“剧情曲折、节奏紧凑,又带有讽刺幽默色彩。《邯郸记》与另外‘三梦’相比,具有鲜明的色彩,是其中观赏性最强的一部,在我们的世界巡演里也受到了观众热烈的追捧,让昆曲舞台不再只有《牡丹亭》一枝独秀。”
从《邯郸梦》到《邯郸记》,戏曲精神薪火相传
演员们在台上演完一出《邯郸记》只需要两个多小时,而这背后却是上海戏曲人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可以说,十多年前的《邯郸梦》其实早就为今天的《邯郸记》播下了种子。
老版原由“昆坛第一老生”计镇华领衔。他饰演的卢生横跨小生、老生、小丑等多种行当,他也凭借此剧第三度获得“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而在新版中,他担任艺术指导,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下一代演员。
特邀上海京剧院青年演员蓝天和上昆中生代优秀演员陈莉搭档挑大梁,中生代演员、梅花奖得主黎安、吴双甘当绿叶。《邯郸记》的孕育正是在上昆实施“学馆制”的契机下得以完成的,也让“一团一策”的果实愈发丰硕。
当前,上海正在全面打响“四大品牌”。其中,“上海文化”要用好用足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宝贵资源。
昆曲发源于江南,很多经典故事与秀丽婀娜的江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上海昆剧团历史悠久、积累厚重,多年来用一系列精品力作为海派文化增添了栩栩如生的内容。当下的上昆也面临着如何发挥既有优势、进一步推广“上海文化”品牌的新任务。谷好好说:“推广文化品牌是系统工程。此次进京演出,是成果汇报也是精品展示,我们要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而奋发努力。”
作者:王筱丽 | 图片:祖忠人 摄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