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面下的幽暗
英国摄政时代哑剧舞台上的著名丑角格里马尔蒂是现代小丑之父。因为他,现在人们仍称小丑为“乔伊”。虽然他一生都是在哑剧舞台上表演小丑,和马戏团小丑 没什么关系,但自1959年来,伦敦东部的一座教堂每年都会举办一场特殊的礼拜天弥撒,来纪念这位“小丑之父”,所有参加纪念弥撒的教友都会打扮成小丑。
当年的格里马尔蒂名噪一时,据说,当时伦敦每8人中就有一人看过格里马尔蒂的表演。格里马尔蒂将小丑变成了哑剧的主角,也改进了装扮和表演方式。在他之 前,小丑虽然可能也有化妆,但是通常只是在脸上搽点胭脂粉,纯粹为了突出他们扮演的是脸色红润的滑稽醉鬼或乡下土包子的形象。格里马尔蒂独树一帜,他穿着 五颜六色的奇装异服,脸上涂得刷白,脸颊上两个圆圆的大红点,还梳着一个染成蓝色的莫西干头。他是用身体特技逗乐观众的大师,他一会儿高高跃起,一会儿用 头玩倒立,一会儿用搞怪的招式和自己打架,逗得观众们前仰后合,捧腹不已。
由于格里马尔蒂如此星光熠熠,他创造出来的角色就和他有了紧 密联系。但格里马尔蒂的现实生活根本没有任何喜悦可言。他那同为戏子的父亲说一不二,非常专制暴虐,他本人也经常陷入抑郁。他的第一任妻子死于生产,他同 为小丑的儿子是个醉鬼,31岁时就因严重酗酒一命呜呼。而他的各种舞台特技,如蹦跳摔跤、在舞台上和同行的追打,让他一直身体疼痛,很早就落下了残疾。格 里马尔蒂自己对观众打趣道:“我整个白天都心情阴沉,但在晚上我会让各位看官开怀大笑。”格里马尔蒂的自嘲,也侧面反映出当时的观众对他悲惨生活的耳熟能 详。
在强颜欢笑的格里马尔蒂之后,小丑进化史上的重要人物是查尔斯·狄更斯。1837年,身无分文、嗜酒如命的格里马尔蒂去世(验尸官 的结论是:“突然死亡”),狄更斯负责为他立传。就在前一年,狄更斯在他的小说《匹克威克外传》中就描写过一个沉迷酒色、邋里邋遢的小丑。在这部以连载形 式出版的小说中,他描写了一个下了戏台的小丑(据说灵感来自格里马尔蒂的儿子)。这个小丑烂醉如泥,瘦骨嶙峋,脸色苍白,身着奇装异服,这种对比产生了奇 特效果。不用说,狄更斯笔下的格里马尔蒂和他的小说角色一样命途多舛,他对小丑之父强颜欢笑的挖掘可谓“惜墨如金”:因为读者每笑一次,也意味着小丑之父 的伤痛再被揭一次。
在狄更斯笔下,“小丑之父”是通过自我毁灭来取悦观众的。在此之后,人们观看小丑表演时,很难不发出这样的疑问:小 丑的面具下隐藏的到底是什么呢?观众再也没能把表演者和小丑角色分离开来。狄更斯那部广受欢迎的格里马尔蒂传记让一种想法在世人心中根深蒂固,即幽默小丑 的脸谱下有其阴暗和不安的一面。
在格里马尔蒂之后,欧洲大陆上最著名的小丑扮演者是一位名叫让-嘉斯帕·杜布拉的法国人。他脸上涂得刷 白,嘴唇鲜红,眉毛乌黑,他在舞台上的无声表演总能让观众开怀大笑。巴黎的杜布拉和伦敦的格里马尔蒂一样著名,甚至他卸了妆走在巴黎大街上也能被人们认出 来。格里马尔蒂只是困顿中强颜欢笑,但杜布拉却是邪恶黑暗的。1836年,走在大街上的杜布拉,用自己的拐棍敲死了一个辱骂他的男孩(之后他被宣告无 罪)。
现代小丑的两位鼻祖,粉白的假面下掩饰的都是“问题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