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李君如(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要教育引导全党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华大地和在这片大地上繁衍发展的中华文明,近代以来历经百年坎坷,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百年奋斗,创造了辉煌的今天。要问中国共产党靠什么让这个古老的民族走向兴盛?靠的就是马克思主义这种科学理论产生的思想伟力!
从毛泽东的一段精彩论述讲起
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最后一篇文章《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中,有一段精彩的论述:
“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那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
这段论述,第一次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精神的关系。中国人在精神上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是从学会马克思主义开始的。
这段论述,第一次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世界地位的关系。中国人获得了精神上的主动后,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这段论述,第一次提出了中华文明的复兴问题。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人民大革命的伟大胜利,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
马克思主义何以使中国人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马克思主义何以使中国人和中华文化在世界上重新有了地位?马克思主义何以使中国人民在革命中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中,毛泽东从历史、现实和理论三个角度论述过这一问题。从历史的角度来说,1840年鸦片战争后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夜,共计70多年中,中国人用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抗御资本主义,打了败仗;中国人从西方资产阶级的武器库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但也败下阵来。是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使中国人学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新的武器。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主义的新文化即科学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第一仗就打败了北洋军阀,第二仗打败了蒋介石在长征路上对红军的拦阻,第三仗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汪精卫,第四仗打败了美国和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并最后结束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从理论的角度来说, “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
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华文明的双重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毛泽东在这里说的是,中国人民“学会”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新的思想武器,不仅是“学”,而且是“会”,就是懂得并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结合起来,掌握了这一思想武器。
之所以要“学”,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明不是根本对立的关系,更不是取代的关系,而是批判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在欧洲,但它是科学,科学不分中西,能够指导西方,也能够指导东方。同时,马克思主义是同社会化生产力及其代表工人阶级相联系的,是比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等任何思想武器更为先进的科学思想。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唯物辩证法,对于“中国文化”,既不是绝对肯定,也不是绝对否定,而是认为这种几千年封建社会形成的中国文化是在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上形成并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同时中国文化归根到底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因此它具有两重性,既有封建性的糟粕,又有人民性即民主性的精华。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中,前者被称为“封建文化”,后者被称为“中国人民文化”,即我们今天常说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然,这种划分不是机械的分类,是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和作品内容的辩证分析基础上的。比如《红楼梦》中既有封建性的糟粕,又有民主性的精华。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在精神上由被动转向主动,就在于学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新的思想武器,学了这个能够正确对待中华文明并十分珍惜“从孔夫子到孙中山”“这一份珍贵的遗产”的思想武器。
之所以是“会”,是因为中国人民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人牢记自己是和中华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人,不是离开中国的特点来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而是自觉地努力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诞生之日就强调: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和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一直强调,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特别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二要坚持在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原则下研究和解决中国问题;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把中国人民创造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四要坚持用新鲜活泼的、能够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形成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样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用马克思主义这个新的思想武器扬弃了中国文化,指出被西方列强打败的是封建主义腐朽文化,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指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重新振作起来的中国人和中国文化,正以新的精神状态出现在世人面前,那种被人看不起的历史应当一去不复返了;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伟大的胜利的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中国人民的文化,中国人民迎来的必定是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还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之所以能够把“学”和“会”统一起来,还因为中华文明虽然是在中华大地上形成的,但又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本身就和反映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一般规律的马克思主义具有内在的联系。《礼记·礼运》早就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样的社会被称为“大同”。这部著作,许多专家认为,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但书中提出的“大同”思想,对历代政治家都有深刻的影响。这种“大同”,指的是尧舜时代“公天下”的社会。后来许多思想家把这种对过去的怀旧转化为对未来的追求。比如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康有为的《大同书》,认为社会是不断进化的,最后实现的是“大同”。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也以“天下为公”作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正因为中华民族有这样的追求,有这样的文化基因,当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传到中国的时候,中国人特别能够接受这样的社会理想。早期在中国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人,并不都是后来的共产党人,他们中有同盟会元老朱执信、宋教仁等人,但他们都是接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知识分子,都是追求“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的人。至于共产党人作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也包含了为中华民族社会理想而奋斗的民族追求。也就是说,我们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绝不是偶然的,其中除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内在矛盾导致的必然性,还由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就是“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中华文明和科学社会主义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学会”马克思主义就在于我们身上具有这样的文化基因。
就是在这样的“学”和“会”并把“学”和“会”的融会贯通中,马克思主义让中华文明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文明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华文明的双重意义。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迈向“强起来”
文明的觉醒,从来就和民族的复兴密不可分;民族的觉醒,带来的必定是文明的复兴。马克思主义这种科学理论产生的思想伟力,对于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及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意义,就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创造了从“站起来”、“富起来”迈向“强起来”的百年辉煌。
首先,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第一个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无数志士仁人的一次次奋斗都失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那些右倾或“左”倾路线的代表人物也失败了,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思想,从中国实际出发找到了独特的革命道路,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其次,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新中国成立并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立志要把“一穷二白”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让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开始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探索。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21世纪。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接着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再次,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始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与此同时,世界范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愈演愈烈,这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又带来了严峻的新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今天,我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总量在2020年突破100万亿元,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特别是,脱贫攻坚战取得伟大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我们在民主法治建设、教育科技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也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仅根本改变了中华文明“被人看不起”的历史,而且豪迈地开始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作者:李君如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编辑:刘迪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