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城市精细化建设和治理中国典范的落脚点是人民城市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上海超大城市精细化建设和治理需要高度体现人民性,从建设的目标、方向、路径维度体现人民的需求、人民的向往、人民的参与。一是从建设的目标上体现人民的需求。人民的需求体现在生产、生活、生态各个领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为此,上海超大城市精细化建设和治理需要从市民群众关切的现实问题出发,从人居环境、食品安全、旧区改造、道路交通等事关人民生活体验的细微处着手,提升城市建设和治理的“温度”。二是从建设的方向上体现人民的向往。人民的向往蕴含在美好生活和民生工作当中。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从民生政策增进人民福祉的“获得感”出发。为此,上海超大城市精细化建设和治理需要统筹做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工作,不断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三是从建设的路径上体现人民的参与。“人民是城市的主人”这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着深刻的政策内涵。传统的城市管理注重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的主导性作用,注重城市建设中的部件和事件本身的标准化和智能化管理。而新时期超大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复杂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决定了人民参与的必要性。新时期超大城市建设和治理面临着治理手段更加精细、治理目标更加多元、治理场景更加丰富的新特征。从上海超大城市建设和治理的路径来看,无论是引领城市新时尚的垃圾分类工作,还是事关市民生活的基层社区事务,无不体现了群众参与的重要性。为此,上海已经在全国率先成立“人民意见征集办公室”,让每个人都可以向上海市提建议,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城市发展建设中来。
上海超大城市精细化建设和治理的目标在于探索治理新路
从上海超大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历程来看,上海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历史阶段。一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城市化建设时期,主要目标是解决城市基层设施落后和短缺的问题。当时上海面临着住房严重短缺,交通混杂拥堵、环境污染严重等主要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上海步入了以建设为主的城市发展时期,主要是从市政道路、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加快建设,补短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二是21世纪初到世博会召开之前深化完善时期,主要目标是深化完善城市建设筹备好世博会的召开。针对城市建设和管理提出了“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指导思想,虽然城市建设的任务依然偏重,但向城市管理转型的命题已经提出。第三个阶段是世博会以后创新驱动发展时期,主要目标是城市有序管理和安全运行。更加关注城市日常运行管理和能力提升。2018年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计划的颁布和实施提高了城市在设施、环境、交通、应急(安全)等方面的常态成效管理水平,初步实现了全覆盖、全天候、全过程,法治化、社会化、标准化和智慧化“三全四化”的城市精细化管理目标。三个阶段的建设和发展为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海已成长为一个高楼林立、地下网管密布、城市资源要素高度集聚的国际化大都市。5万多栋高层建筑,705公里的轨交线路,26万台电梯,2万多公里的排水管网,瞬间实时人口约3088万人,实时监测车辆约800万辆,如何进行安全、有序、高效管理考验着城市管理者,更有赖于人民的支持和参与。我们认为当前上海城市治理已经步入人民城市建设时期。这一阶段的目标是不断深化探索超大城市治理这一重大实践命题,努力走出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为此,需要高度重视治理的有效性,从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把握和提炼规律,积极运用改革的办法破解超大城市建设和治理难题。
未来上海超大城市精细化建设和治理的发展方向更加明晰
新时代上海推进人民城市建设,要努力打造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城市、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的城市、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的城市、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的城市、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城市。在全市上下贯彻落实人民城市建设探索过程中,当前各区、各部门围绕人民城市建设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一大批如城市“一网统管”和“一网通办”、杨浦滨江秀带、长宁国际精品城区建设、浦东“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闵行“红色物业”治理体系建设等有亮点、有成效、有温度的实践案例。接下来更加艰巨的任务是如何将人民城市建设中各区、各部门典型案例中的好做法、好机制、好制度固化下来,探索形成人民城市建设的上海做法和上海样本。高度发扬制度的优越性,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运用到我国城市精细化建设和治理的实践当中,为推动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范本。从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中国标准、创造中国经验、作出中国贡献的角度来体现超大城市精细化建设和治理的中国典范。
(作者单位: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作者:贺小林
编辑:陈瑜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