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全球治理体系、人类文明进程影响深远。11月24日,“长三角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研讨会在沪举行。研讨会由同济大学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主办,来自上海、北京、浙江等地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实务界的专家学者分享他们对于数字经济创新的研究、经验和感悟。
中国数字创新实践走在世界前列,理论创新待突破
我国的数字经济规模在去年底达到3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1/3,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网络购物、在线外卖、手机支付等数字化消费场景,早已像柴米油盐一样,进入生活日常;信息化、智能化改造等数字化融合场景,持续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余江教授认为,从科技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新技术的冲击带来了产业生态系统的分化,世界上最庞大的制造体系和医疗体系正在和不得不数字转型和升级。要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引领作用,将传统的里程碑的“重量级创新”与数字化时代层出不穷的“开源开放”的创新潮流有机结合。他指出,目前,我国数字创新实践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也走到了理论界的前面,急需学术界提供新理论、新思想。
上海数字经济位居国内第一梯队,发展的基础条件良好,但占比和增速并不理想。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伯超博士认为,就其根本,上海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土壤存在诸多不足,缺乏领军型龙头企业。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研究员蔡三发教授指出: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虽然在全国范围内排名领先,但距离北京市、广东省的综合实力有较大的差距,且浙江省、江苏省与上海市差距并不大,随时可能被赶超。因此,建立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迫在眉睫。
聚焦数字人才,绘制长三角数字经济领跑路线
张伯超认为,上海数字经济建设应该聚焦“战略清晰”、“人才为本”、“监管创新”、“需求牵引”、“开放合作”、“重塑思维”六大方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陈志成副教授从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知识产权质押与标准化、科创版与风险投资联动三个方面解读长三角科技金融发展现状,认为科技金融是长三角数字经济生态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浙江工业大学陈衍泰教授指出,创业型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使数字化平台功能与其方向保持一致,从而实现其绩效的提高。
长三角地区已成为国内外数字人才重要集聚区。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杨耀武教授指出,从数字人才规模看,长三角地区拥有大量的前沿数字人才(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人才),此类人才在制造业的渗透率较高。与国际主要城市相比,长三角在人工智能、数据科学、机器人三大颠覆性技能上具有突出的人才优势,上海在三个方面表现突出,杭州侧重于人工智能,苏州侧重于机器人。未来长三角数字经济领跑路线,要从增点、连线、拓面,到结合、整合、融合。
数字经济是大势所趋。世界银行发布的《电子商务发展:来自中国的经验》报告指出,中国电商交易额占全球40%,在经济增长、产业创新、就业扶贫、改善社区方面的领先经验,值得全球发展中国家借鉴。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强教授强调,研究中心将继续立足长三角、聚焦上海数字经济创新生态开展深入研究,加强协同合作,将数字经济研究打造成中心特色研究品牌之一。
编辑:陈瑜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