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这种伟大实践必将给哲学社会科学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学科知识的生产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集中体现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类思想文化的变迁轨迹。在当下语境中梳理具有中国特色的编辑出版学学科体系,既是回应新时代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出的现实要求,也是该学科自身寻求创新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在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编辑出版学属于一门年轻的应用性学科。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为解决出版物生产人才紧缺的现实问题,在国家新闻出版署的部署与推动下,编辑出版学开始进行专业化、系统化、规模化的本科学历教育人才培养,编辑出版学专业开始在部分院校开设。90年代初期,编辑出版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始为学科的“合法身份”呼吁,在各方力量争取之下,1997年,该学科以二级学科的身份正式进入国家本科专业学科目录,列于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之下。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现已基本形成层次、规模、地区分布较为合理的人才培养格局,在人才培养层次上涵盖高等职业教育、大学本科、硕士(学术、专业)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人才。截至2017年,全国共有68所高校在本科层次开设编辑出版专业,28所高校开设出版专业硕士,8所高校招收编辑出版学研究方向的博士。(李建伟、林璐:《中国大陆编辑出版学专业高等教育40年》,《中国出版》2018年第20期,第 27页)只是由于学科专业一直没能进入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因此,一直以研究方向的形式挂靠在汉语言文学、传播学、信息管理、历史学等学科之下进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这一问题一直困扰和限制着编辑出版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新时代,编辑出版学人才培养体系的调整与完善势在必行,一方面是回应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另一方面也是编辑出版学科自身发展的深刻反思与再出发。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编辑出版活动的国家之一,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典籍修订的工作,将修典作为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重要国事。延伸开去,编辑出版活动也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带有深刻的民族和时代的烙印。按照托尼·比彻和保罗·特罗勒尔在《学术部落及其领地:知识探索与学科文化》(唐跃勤、蒲茂华、陈洪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41页)中的观点,学科根据知识特征的不同,划分为纯硬科学、纯软科学、应用硬科学、应用软科学四种类型。这种描述从学科知识的生产特征、知识的外在形态、知识的功用、研究者在知识生产中的角色、知识生产流程与标准等方面对知识的特点分析归类,以此划分学科范围。从知识特征来看,编辑出版学属于应用软科学,学科知识注重对流程、约定的把握,多集中于在大量案例的总结之上形成的共识,具有实用性,需要在实践领域检验知识的有效性,这就有赖于相关文化理论和社会理论的有力指导。
出版物具有文化性和商业性双重属性,文化性是其根本属性。新时代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生产、传播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提升国民素质和国家文明程度,繁荣学术研究和知识生产,在世界舞台中形成中国话语的强大影响力。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关乎到生产什么立场的知识和培养具有怎样世界观、价值观的人的问题。我国的编辑出版学学科要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学科理论建设上将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作为统领学科发展的灵魂。
我国的学科制度移植自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中,围绕国际化和本土化问题,历来有诸多探讨。季羡林先生认为: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落后的一个很大原因是在学术形式上没有与国际接轨。邓正来教授对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自主性问题有深入的思考,认为中国在引进西方学科制度时几乎是全盘接受,对制度的适用性缺乏基本的批判和反思,也并未从自主性的角度对制度加以改造。谈到对西方学术范式的遵循,华勒斯坦曾说过:“并不存在什么我们能够据以对知识结构的重组进行裁定的现成蓝图。”(华勒斯坦:《开放的社会科学》,刘锋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第83页)
一个国家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生产是不能脱离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历史根脉的。对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来讲,如何真正实现本土化才是学科成熟的标志。本土化并不排除对西方优秀学术理论、范式的吸收和借鉴,但同时必须要将学科定位和学术研究的立场置于中国的现实语境中,实现中国文化、中国传统对知识的影响和学科发展的促进。在知识生产中以中国概念作为基本单元,总结中国经验,建构中国理论体系,形成中国话语声音。最终,中国知识可以对世界问题、对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案。
编辑出版学根植于中国文化传统和学术传统,从编辑出版学的知识构成与学科发展看,核心的学科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滋生出来的,只是吸收了西方学术的概念、理论等。因此,编辑出版学与本土文化传统的整体性是不容分割的,学科发展的目标应该是在吸收和借鉴国外学术研究的先进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编辑出版学学科体系。
作者: 陈莹(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媒介融合视阈下编辑出版学学科发展理路研究”阶段性成果)
编辑:陈晨
责任编辑:任思蕴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