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胡亥在影视作品中的形象
秦二世胡亥如何继位,《史记》有记载:秦始皇死后赵高、李斯等秘不发丧,篡改诏书立胡亥为二世皇帝。人们对这一历史事件的了解也大抵如此。然而近年来整理出版的北大藏西汉竹书中却发现了完全不同的记载。
这部分竹书指的就是《赵正书》。《赵正书》载:“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宭(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可见,按《赵正书》的记载,胡亥继位是秦始皇听从李斯等的谏言后明确认可的,并没有李斯等矫诏以始皇身份赐死原定继承人长子扶苏一说,这与《史记》的记载完全相左。
对于史料之间出现的这种相悖之处,北大汉简整理研究工作负责人朱凤瀚认为,《赵正书》的出现并不能否定《史记》记载的内容,司马迁当时写《史记》也是看了很多典籍,这些典籍是现在看不到的。也就是说,当时在社会上同时流传着好几种版本。真相到底是什么,只凭《史记》的记载和《赵正书》的内容在里面做裁判,现在还做不到揭示真相,更多的是要在这里看出记录历史的史书的多样化,另外就是史观的多样化。
《赵正书》是一部已经亡佚的汉代文献。赵正,即秦始皇,这在《史记》上有记载。《赵正书》讲的是自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回程途中病亡,秦二世继位后诛杀诸公子大臣,直至秦亡国的历史过程。但其重点并非是描述历史事件,而是用大部分篇幅记录了秦始皇临终前与李斯的对话、李斯被害前的陈词以及子婴的谏言等。篇末还加上一句作者的评论,强调胡亥亡国杀身是由于“不听谏”——此书的创作目的正是“以史为鉴”。
对照《史记》,《赵正书》与《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蒙恬列传》等记载部分相似,有些内容同出一源,但两者也有非常多的不同之处。除了文句上的不同之外,有些内容为《赵正书》独有,比如秦始皇临终前与李斯的对话、赵高是被秦将章邯而非子婴所杀等从未见于传世文献。
值得一提的是,《赵正书》中称秦始皇为“秦王赵正”、秦二世为“秦王胡亥”,而不称皇帝。整理《赵正书》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化成分析,这表示《赵正书》作者不以秦国为正统,而是将其视作七国诸侯之一:“汉初以北平侯张苍为代表的贵族士大夫曾否认秦朝继承了正朔,并按照所谓五德终始说,认为以水德替代周朝火德者是汉而不是秦,他的主张为汉朝所用。”这种历史观在西汉初年有一定的市场,包括原六国旧贵族后裔在内的相当一部分人秉持这种看法,因而一些修私史的民间史家会称秦始皇为秦王。赵化成由此推断《赵正书》可能出自六国贵族后裔之手,或为与张苍观念类似的文人所撰写,成书年代很有可能早于《史记》。
作者:刘力源
编辑:刘力源
策划:文汇报理评部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