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青团又成了如今江浙沪一带最受欢迎的“网红”食品。这是独属于仲春季节的味道,不仅仅今天商家们主打“季节限定”来吸引顾客,历史上,即便是皇帝也不是想吃就吃。当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尝遍了所到之处名扬天下的江南美食,但唯独青团他估计肯定没有吃过。因为青团在当时是属于严格的时令食物,不到清明节就没有口福享受。
清明节吃青团,这种风俗是如何来的?最早其实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古人认为,火是有生命的事物,一年四季不能用同一个火种,火用久了就要熄灭,需要重新取火。在古代,这种禁火制度非常严格,给百姓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虽然历朝历代都有人反对,但由于古人喜好传说、热衷礼仪,这一传统依然长期流传下来。在这段期间,人们要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寒食度日,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民间根据地方特点推出了各式各样的寒食节食品,青团便是其中之一。
明郎瑛《七类修稿》卷四十三“馒头清白团”条谓:“古人寒食采杨桐叶,染饭青色以祭,资阳气也,今变而为青白团子,乃此义也”。由此可知青团是由“染饭青色”演变而来,到明代“变而为青白团子”了。《清嘉录》中对青团有更明确的解释:“市上卖青团熟藕,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明清以降,吴地清明风俗以青团诸物作寒具,此俗流传至今而不衰。
随着传统节令的兴衰与变迁,寒食节逐渐消亡,并入清明节。再后来青团逐渐从节令食品变成了寻常美食。但它正式被称做青团,还是靠吃货袁枚,他在著名的《随园食单》中写道:“青糕、青团。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糕团。色如碧玉”,从此这个名字就流传到了现在。
编辑:陈瑜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