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上探求自我深度,对于自己的作品拥有相当的自信,不因为金钱或时间的限制而妥协,只要是答应接下的工作,即使最终导致利益上的损失,也会全力完成。这种“职人气质”被称为“工匠精神”或“匠人精神”。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举行的深度思考论坛上,余明阳教授表示, 让工匠精神真正落地无疑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
当今世界500强当中,中国企业大概占到120家左右,占比在24%到25%之间,排名世界第二。但从品牌要求来看,全球TOP100品牌排行榜当中,中国企业只占14%。500强比的是体量,而品牌比的是质量,这说明中国企业依然在产业链当中处于相对低端的位置。余明阳认为,中国经济未来要持续增长就需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把制造业的水平、服务业的水平、金融业的水平大幅提升,让工匠精神真正落地。在这一方面,世界上有两个国家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标杆,一个是德国,另一个就是日本。德国的精密制造水平在世界上影响很大,而日本的精细化管理、敬业精神和细节处理能力则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余明阳认为,日本工匠精神的产生大概有五个原因。第一是文化传承,日本文化当中传承了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东方文化。西方文化强调个体,而东方文化强调集体、群体,强调群体归属。而这些元素恰恰出离了今天的中国文化;第二是从明治维新开始西方管理体系的引入。东方文化复加西方管理的精准,结果就是“高效”和“有序”,新加坡就是另一个佐证;第三个原因是岛国和频繁的地震、火山等等地理因素导致日本国民时刻充满危机感,以至于他们追求把各种资源用到极致。俄罗斯幅员辽阔,民族性格相对粗放。所以俄罗斯的飞机发动机质量过硬,但是座位却很不舒服,舒适度比较差,大概同样是受资源条件的影响;第四个原因与市场竞争的成熟程度有关。现实生活中,竞争度高的领域当中的精细化管理水平、精细化程度,往往会比垄断行业高很多。充分竞争导致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各种潜能的高度调动,所以随着中国行业竞争加剧,精细化管理水平势必随之改善;最后一个原因是社会舆论导向。崇尚明星、网红等等不会帮助社会进步。今天,中国社会在效益和公平之间寻找平衡点的能力越来越强。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刘迪
编辑:杨逸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