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期间,以“‘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产业国际合作与竞争力提升”为主题的2018年产业国际竞争力合作论坛于11月8日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是在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指导下,由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配套活动之一。
世贸组织副总干事易小准强调,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在过去几年中,多边贸易体系对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和广阔的舞台。未来,这一体系仍将是中国和全球经济发展重要助推力。本次论坛的产业国际合作与竞争力提升反映的正是中国秉持的在全球化体系下开展的各个经济体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理念。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在讲话中指出,“一带一路”产业国际合作,应以自贸试验区为压力测试区。当前,国际贸易向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三位一体”转变,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我们要进一步降低国际间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推动中欧、中日韩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等重要投资协定达成,并不断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王战认为:“过去五年,我们在‘一带一路’上做了许多互联互通的工作,因为整个产业国际合作离不开运输,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而今天,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三大部署,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上海的进博会,就是要在此基础上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让他们的产品出口创汇的市场。上海自贸区要服务‘一带一路’,引领市场主体走出去。”
余本林指出,推动产业国际竞争力国际合作,应用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估手段揭示商机,有助于消除贸易摩擦隐患,成为探索发现贸易增长的机遇和消除潜在风险的途径。希望上海坚持首创精神,继续寻求广泛的国际合作,把国际城市间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合作不断向前推进,长期发挥作用,共同为持续发展高质量的国际经贸关系和改进全球治理探索新思路。商务部将持续关注、支持这项有意义的探索,通过相关机制扩大试点范围和合作内容,加强相关研究,不断提升该活动的总体水平和质量。
申卫华在致辞中指出,城市是推动贸易互通和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上海不仅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中心城市,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具有要素集聚配置能力强、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大、具有一定地区影响力的特点。未来,本市将继续以城市为切入点,进一步发挥上海作为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平台枢纽功能,优化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共同探讨产业国际合作的路径和模式贡献“上海智慧”。
论坛期间,来自中国、美国、瑞士、俄罗斯、印度等地的行业组织、龙头企业及研究机构的代表共同发表了产业国际竞争力合作倡议,共同表达产业界和学术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产业国际合作的愿望。根据倡议,与会各方将共同发起设立产业国际竞争力合作联盟,为推动行业间信息交流、数据共享和企业合作搭建平台。
“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有创新性的国家之一,未来它将在激发全球创新活力的责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凯捷咨询公司亚太区副总裁Julien Bourdonnierd这样说。“1994年,我第一次来到上海,当时是我们给中国介绍经验,但今天却是上海这座城市告诉我们如何更好地进行国际合作。”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UPMC)国际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Jeffrey Bernstein说。
据主办方介绍,未来,上海将继续探索以城市为切入点,发挥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的平台枢纽功能,逐步将产业国际竞争力合作论坛打造成推动产业国际合作的公共服务平台,为加强区域间产业与贸易协调,深化国际产业融合和向价值链中高端转移探索新路。
作者:陈瑜
编辑:杨逸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