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熊孩子,爸爸妈妈可算是操碎了心。前几天美国更是爆出一个熊孩子被父母留下看家却用96千米的胶带把家里层层围住,这可吓坏了回家之后的爸爸妈妈。可是你知道吗,很多科学家小时候都是家长眼里的“熊孩子”喔!
小时候的熊孩子,长大之后的科学家—图灵
小时侯的图灵生性活泼好动,很早就表现出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据他母亲回忆,3岁时,小图灵就进行了他的首次实验,尝试把一个玩具木头人的小胳膊、小腿掰下来栽到花园里,等待长出更多的木头人。
这样淘气的图灵,长大之后却为计算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人们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
小时候的熊孩子,长大之后的金话筒—白岩松
小时候的白岩松,由于太贪玩学习成绩很差。一次,白岩松的考试成绩在全班倒数第二,他一生气,竟偷偷把张贴的成绩榜撕了。
这样贪玩的他张大之后却成为央视名嘴,获奖无数,更是在里约奥运会时成为新晋国民段子手。
小时候的熊孩子,长大之后的1500米之王—孙杨
孙杨曾是杭州市陈经纶体育学校出了名的调皮捣蛋鬼。学校游泳馆的更衣室里有一块大玻璃,有一天,更衣室里传来了一声“哐”的响声,接着是“叮叮哐哐”的声音。
很快有几个小男孩哭着跑出来找教练,“教练,孙……杨……”孩子已经吓得话都说不完整了。教练们马上冲进更衣室,眼前的一幕让他们惊呆了。更衣室里原本好好的玻璃碎落一地,孙杨的手血肉模糊,鲜血已经滴落到地上,吓得其他孩子跑出了更衣室。
长大之后的孙杨依然趣事不断,但同时也成长为了中国甚至全世界最优秀的游泳运动员,当之无愧的“中国杨”。
熊孩子长大了不仅没有变成熊大人,反而成为了受人尊敬的科学家。科研工作者的童年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刘雪峰-计算机-PHD:
研究凸透镜原理(拿放大镜烧蚂蚁)
研究人类冷冻复苏技术(把抓的鱼冬天连水盆一起放在外面冻实了,然后再放进屋里化开)
研究人体对电压的承受力(拿铁棍捅插座),手会麻,真的很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被电了一次之后会再捅第二次……
说起捅插座,有一波科研小伙伴正在赶来!
“我拿️剪刀捅插座…”“我直接用手抠,后来家里的全都用黑胶布糊上了”“我用针桶过,火线能麻酥酥,零线没感觉,不过老爹老娘都没发现过……”
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非常危险的!非常危险的!
虽然插座外部是不导电的绝缘体,可是插线孔里却是导电的金属片。当小朋友把小手指或导电物体伸进插线孔时,就会发生触电事故。
@旻-通讯PhD:
研究无翅膀生物从高空下降的风动原理……及疏散结构的力学变化……我从2~3楼高的高度上跳到沙堆上。
@半个书生:
我研究的是圆形风阻器的减速作用,举着伞跳墙,幸好不高。
能活到现在真是个奇迹!
@Fish_天然产物PhD生:
小时候所有的玩具都是零件,因为基本上知道了怎么玩以后就开始拆,可惜,现在的工作不用动手……
@FM-法医Ph.D差一点:
父母说小时候不想给我买玩具,因为玩具到手第二天就各种拆解玩具车都是倒着跑的。
法医,拆人;小时候,拆玩具,异曲同工之妙!
你瞧,“熊孩子”里也产科学家,是不是想想都害怕?
@邓攀-写代码的生物PhD:
大概还是二三四岁,骑那种小三轮,我观察过大人骑自行车的时候不蹬也能滑行,后来我就试了试不蹬 ,结果车就停了,然后我就被怼了。大意是我为啥突然停路中间,当时我也没反驳 ,这件事一定影响了我追求科学梦想……
@郅鸥-语言学-薛定谔的Phd:
我……小时候超级乖超级好带,据说是天使宝宝那种,自己一个人就能玩很开心
熊孩子跟科学家有必然联系吗?答案是否定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自己好奇的事情,难免会想去亲自体验一番。在家长眼里的闯祸,可能却是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表现。
因此哪怕家有“熊孩子”,爸爸妈妈也不要过于焦急,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去摸索成长。
等哪天熊孩子长大了,过节打个电话就能把你感动得一把老泪……
但是如果遇到这样的熊孩子:
送他10个字:生命诚可贵,实验需谨慎
@天天:
初中当化学课代表时,把老师教学用镁条当烟花玩完了!
@SEA:
中学时做化学实验,把盐酸倒入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试管里打算用排水法收集氯气,但是不知为何整个实验室充满了氯气味儿,从此被实验室老师拒绝进入实验室。
排水法收氯气?你真是个人才!
@池鱼:
我化学老师当年高中时候做实验,趁着老师不在,跟一群熊孩子切了一大块钠下来,丢水桶里了,后来觉得不够皮,又弄了很大一块钠丢在学校的人工湖里面。
@小鱼:
我们那每栋居民楼后面有个沼气井(你懂得),直接把鱼雷丢下去,然后作鸟兽散。那不规则形状的黄色物体,连渣带水,最高溅到三楼的窗户。还好当时没给人抓住
那景象,那味道,至今难忘~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