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焦虑情绪为何越来越严重?那些“疯狂”的公众号也许添了一把火——各类升学率排名、“鸡血”家长育儿的典型案例……这些都让学生和家长六神无主。“应该管一管这些自媒体号,家长真正需要的,是权威正面的教育类信息,而非焦虑。”静安区家庭教育中心主任陈小文的话,道出了大多数家长的心声。
曲解政策、主观臆断、强化排名、助长焦虑、软文盛行……眼下,部分教育类自媒体或出于夺人眼球、或出于营销目的,对各类教育政策和现象进行所谓解读和评论,助推家长的焦虑。这些不准确的解读不仅偏离了政策制定的初衷,而且有违素质教育导向。
今天,“上海初高中讯息”“魔都升学爆料”等14个教育类公众号因为曲解教育政策、传播不实信息,被上海市网信办会同上海市教委联合约谈,被要求深入整改。
排名升学率?为何不给睡眠时间排个榜
《择校早知道!上海16区热门公办小学梯队一览!》《好成绩全靠刷?沪热门“鸡血”民办小学top10深分析!》《从预录取看上海TOP100初中排名!》……沪上一所民办初中预备年级学生家长陈先生打开手机微信,收藏的大部分教育类文章中,各类“排名”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记者发现,这类文章点击率都十分抢眼,而所谓“排名”的依据大多是网络上四处拼凑而来的数据整合。
记者了解到,沪上某个“有心”的公众号自行设计统计模型,根据各类学科竞赛成绩单对部分学生进行排名,列出所谓的“琅琊榜”。“其中标榜的学校录取率,以及自己孩子的排名是家长们最为看重的,大家都以这些排名作为择校的标准。”陈先生说。
此前,在看到公众号中发布的相关排名信息时,复兴高级中学校长陈永平总是感到不可置信:“什么?学校都不掌握这些信息!”他说,教育有两重目的:育人和育能。“分数也是育能的一种,是要看的,但这绝不是全部。”
沪上一所初中名校的校长也针对各类排名质疑称,判断学校办学质量的优劣并非只有竞赛成绩和成绩较好学生的录取情况,还应该比较各初中的中考平均分、及格率、进入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以及普通高中的比例等等,才能看出总体水平。
提及“排名”,特级校长、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很感慨:“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这些排名靠前学校学生的投入和产出比?榜单背后的‘汗与泪’又有谁去排过名?为何不公布一个全市初中学生睡眠时间的排行榜、回家作业量的排行榜甚至是每周课时数和体育成绩的排行榜,还有生源进口和出口的对比数据。”
精准推送的“焦虑”换来了经济利益
“大班时,增加拼音、汉字英语书写,识字量猛增。”“三岁起,我们将自家附近的英语机构都听了个遍。”“最终,孩子考上某知名民办小学……”某教育类公众号上一篇《“经验分享”绝对干货,某知名民办小学上岸经验分享》在家长中流传甚广。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杜女士读过后深感焦虑:“跟这样‘负责’的母亲比起来我太不合格了,为此,我和孩子父亲商量给孩子报名了两家公众号推荐的培训班。”
“公众号精准推送的不是信息,而是家长焦虑的放大器!”一位教育界业内人士表示,现在教育类公众号鱼龙混杂,经常推送各种所谓的“成功案例”,还对教育部门出台的政策进行歪曲解读,实则是在消费家长们的焦虑情绪,甚至“绑架”了家长的教育观。
细心的受众只要查阅这些公众号的主办信息就会发现,其都有各自的利益考量,一些公号本就和培训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部分公众号会推送教育培训机构的软文和排名,引导家长进行报名。一些公众号还会培育大量的微信粉丝群体,在群中散布所谓的升学相关“小道消息”,进一步激化家长的焦虑情绪,以此换取经济利益。
要营造“正能量充沛”的教育类自媒体生态
面对良莠不齐的自媒体内容,家长也要理性看待自媒体发布的相关信息,具备一定的辨析能力。特级校长、风华初级中学校长堵琳琳认为,“被裹挟其中的家长应该反思,一味追逐榜单中的学校,千方百计把孩子送进去,牺牲了孩子的兴趣特长甚至身体健康埋头刷题,浪费的是宝贵童年。”
另一面,市网信办会同市教委对教育类自媒体传播提出具体要求。“教育话题具有关注度高、涉及面广、敏感性强的特点,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在今天的约谈中,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涉及教育改革、教育政策、教育事件等方面的相关信息,自媒体要以教育部门公布的权威信息为准,不要误读误传各种片面或不实的内容。”
近年来,上海各项教育改革举措稳步推出,部分改革政策是落实党和国家战略部署和教育部相关要求的重要举措。教育自媒体应该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氛围,在教育话题的相关宣传中传递正能量,着力缓解家长焦虑,促进更多家长对素质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同,与教育宗旨同向同行,而不是助长“鸡血情绪”和择校焦虑,避免“跟风炒作”“标题党”和“贴标签”。
作者:张鹏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