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朱颖婕
今年新学期开学后,家长和孩子们面对的第一个重磅消息,非“等第制”莫属。而“等第制”评价推行至今,来自社会各方的议论未曾间断。
近日,上海市教委公布了一份家长对“等第制”评价的调查报告:近九成家长认为应给予孩子除分数以外更多元的评价。近六成家长觉得“等第制”实行后,相比从前“分分计较”,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有所改善。
虽然“等第制”这一学生评价措施,会在小学全学段推行中不断完善,但是“等第制”探索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对不同的学生、老师和家长来说,他们的感受却并不一样。近期,记者在几所学校蹲点,了解了“等第制”背后真实的校园生活场景,以及老师、学生和家长们的心声。
老师:过去每逢练习、考察才打分,现在上课、改作业、批练习卷,全过程、多维度、无时无刻不在评价
“我们的工作量大了,家长要弄清孩子的情况,‘工作量’也大了。以前一张练习卷上只要打1次分,现在要打好几次分,等第制评价对孩子的要求其实没有降低,反而更全面了。”曹杨实验小学老师顾艳琼说起刚刚开学那会的场景至今仍有些哭笑不得:“这学期第一次练习卷发下去后,家长们都大呼‘搞不清爽’,很多人直接跑来问我这些ABCD是什么意思,孩子在班里到底算什么水平! 直到现在我都不时要接待家长答疑。”
以顾艳琼教的四年级英语为例,现在批改英语练习卷的4个版块需要考虑5个知识体系,即语音、词汇、词法、句法、语篇,但过去只考察3个维度:听力、阅读、作文。她摊开一张“牛津英语四年级 (上) 第二单元练习卷”,只见卷面被分为4个版块———听力、基础、阅读、写作,每个版块旁都有相应的“评价区”,老师则要根据学生在各版块的答题情况评出等第,并勾选其已经掌握的知识要点,最后写上几句评语。
“对家长来说,不管看到分数还是等第,其实关键是想知道孩子的‘层次’,不然就没有督促孩子努力的方向了。但是,对我们老师来说,工作量比过去大多了,因为需要评价的场合、项目变多了”。她提到,由于曹杨实验小学全面实行电子书包进课堂,老师可以借助教学APP“全景课堂”对学生做出评价,点亮一个“苹果”就意味着一次“好评”。“即便是用这样的新技术,我们在评价学生时,有时候也要做到晚上11点。”顾艳琼说。
现在,学校的每位任课老师不但必须记录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适当增加口头评价和即时评价,还要根据学生的行为规范、学业成果等方面,通过上传文字、语音、图片完成多种阶段性评价。
评价方式发生了变化,对于老师来说,最先要跟着改的不是行为,而是观念。新普陀小学的一位高年级语文老师告诉记者,采用等第制评价后,批改练习卷就不是“错一题扣几分”这么简单了,“比如这次‘阅读’比较难,错4题还是‘优’,而‘基础’比较简单,错2题就直接‘良’了,而且以前漏做一道题,只要扣分就行,但现在是‘审题不清’的问题,可能影响到‘态度’的评分”。她还提到,根据错误的原因不同,学生拿到的等第也不一样,“比方说几道题都有错别字,但答题思路正确,那么这个学生还是能得‘优’”。校长寿俊梅表示,在目前的评价方式中,有些事情要简化,有些要细化和整合,而有些是全新的,这些转变对老师而言都是挑战。“我们相信等第制可以推动教学改革,只是推行任何政策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们想清楚后,还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寿俊梅说。
同样的优等生
等第制评价下:我们同班同学也是几人欢喜几人忧
同样,在曹杨实验小学,五 (4)班的语文老师沈琳为学生布置的作文题一共有三个选择:“我最近很累”“我最近比较累”“我最近很开心”。坐在第一排的小昊推推眼镜,回顾了一下期中练习,不假思索地选了最后一项,瞥到同桌时,正看到他皱着眉头在“我最近比较累”上打了个勾。
“这次期中练习我的三科单项全优!”放学时,小昊在校门口看到妈妈,立刻兴奋地招了招手:“现在一张练习卷上有4个分,有些原来成绩挺好的同学,现在有几个单项变‘差’了,所以全部得‘优’很不容易的!”看到儿子拿到这样的成绩,小昊妈妈笑得满足:“他的成绩本来就不错,而且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比较平均,所以在等第制中比其他孩子更容易拿到‘漂亮’的成绩”,而且她明显感到小昊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更强了。
在政府机关工作的小昊妈妈认识不少外国朋友,她知道国外的小学也大多采用等第制,在她看来,中国孩子习惯把分数“咬”得很紧,“活得太累了”,不再“分数至上”,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孩子的心理压力。
可是,小昊毕竟5年级了,“小升初”时究竟去民办学校还是新优质公办学校,这是摆在全家面前无法回避的问题。小昊的父母认为如果能进“家门口的好学校”,再通过努力考取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这样的价值意义更大。现在小昊与父母达成了共识。不过小昊妈妈也坦言,这个选择背后的竞争压力依然很大,因为“等第制无法让我们清楚地知道孩子的学业水平究竟在班级、年级,甚至全区处于什么‘位置’”。
离小昊不远处,同班同学小杰也见到了妈妈,当看到儿子的语文期中练习卷中“完成态度”是个“优”,她心中的石头才落地。她说:“自从升入五年级,小杰的学习心态一直让她忧心,刚开学时,我在家看他写字就觉得他好像不太‘用心’,直到这学期第一次语文练习,‘态度’一项只有‘合格’,我才意识到孩子的学习态度确实出了问题”。说起这件事,站在一旁的小杰嘴巴撅得都可以挂东西了:“以前我的分数再差也有八十几分,变成等第制后,就多了个‘合格’!”
沈琳告诉记者,小杰的成绩一直不错,“脑子很灵”,但对待学业有些漫不经心,“那次练习他其实做得很好,卷面上的三部分内容:基础、阅读、作文都拿了‘优’,完成速度也很快,但字迹和卷面很随意”,所以根据客观情况,有了这个“合格”。沈琳跟小杰沟通过后,他意识到自己“聪明有余、恒心不足”的问题,果然他后来一改之前的“吊儿郎当”,学习态度和习惯明显好转。尽管“不确定因素”变多了,但在小杰妈妈看来,把一张练习卷细分成“一块块”有个好处,就是能够凸显出学生在各个知识点中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纠正,更重要的是,现在还多了几个能够反映孩子学习态度和情感的“指标”。
不同类学生的家长:
等第制给孩子带来了益处,但是也让我们担忧孩子会不会满足不前
文先生除了是“一对双胞胎女儿的爸爸”,还是一位经常和教育政策打交道的大学教授。在他看来,无论是百分制还是等第制,只要有评价,就会出现一个正态分布,不同梯队的孩子会受到不同影响,而两种评价方式都存在利弊,选择的关键在于哪种方式对孩子起到的作用更好。
文先生解释,“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自信心、自我判断能力和反思性学习能力。他认为,小学阶段的首要目标是让孩子建立对学习的自信和兴趣,“等第制的一个初衷是弱化孩子对分数和排名的敏感度,这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有好处”。文先生发现,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同一个班级就读的2个女儿每次从学校拿回练习卷,都伴随着一张“细化检错反馈”评价表,表格中归纳了学生可能犯的错误、错误的成因,以及相应的改进办法。他提到,等第制中“分项评价”的意义在于“化繁复为精准”,帮助学生厘清不足,而这张表格则能进一步促进他们纠错和反思。
然而,他还是在练习卷中嗅到了一丝“问题”。“用分数简单转化成等第违背了等第制的要求。其实,完全没必要完全摒弃‘量化’的概念”,文先生认为并非所有学科都适用等第制评价,比如学习情感、作文等这些本来就难以量化、没有“标准答案”的内容就适合用等第制;像数学这类更强调对错判断的学科量化的分数也没什么。
在浦东新区洞泾镇从事社区工作的姚先生认为,“等第制”给正在读四年级的儿子韬韬带来了两个显而易见的益处。因为韬韬的成绩一向不错,但不属于“最拔尖”的那拨孩子。但从这学期开始,他拿回家的练习卷几乎都是“A”,姚先生常常打趣道:“平时看着不怎么样,考试倒也能拿‘A’哦?”这时他总会骄傲地回答:“我本来就很好,只是你没发现!”姚先生欣慰地感到,对分数不再那么敏感,孩子的学习自信心一下子就上去了。“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儿子从小很调皮,所以基础比较差,等他想努力了,分数也一直跟不上,于是逐渐丧失了信心和兴趣”,旁人的境遇令姚先生心生感慨:“在等第制的环境中,孩子的学习压力相对小了,很多因为攀比分数而产生的负面情绪也少了。”此外,姚先生还发现孩子现在的作业量明显有所下降,现在韬韬的回家作业基本以口头作业为主,完成时间也在1小时左右。
作为少数留在洞泾镇的本地人,姚先生见证了这个乡镇在多年间发生的诸多变迁,把儿子送进自己的母校———洞泾学校,也是希望他能够对这片土地产生根深蒂固的熟悉和感情。出于对未来升学的考虑,姚先生希望韬韬在放松心情的同时,对自己的学习状况保持一个相对清醒的认识。他认为,等第制评价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些“麻痹作用”,“韬韬拿了‘A’后可能会想‘原来我可以和那些拔尖的孩子得到一样的成绩’,起到激励作用固然好,但我担心他因为这个‘A’,不再进一步反思自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