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美国两大全国性的高校学生工作组织NASPA(全美学生人事管理协会) 和ACPA(美国大学人事协会) 都会举行年度会议。这是全美学生事务领域的专业盛会,参加人数超过6000人。今年3月中旬,我和复旦几位同事受邀赴印第安纳波利斯参加了NASPA年会,被主办方认为是中国高校首个正式代表团。会期会后、会场内外,感触颇深。
美国学生事务管理协会的工作就是构建专业性的学习社区
NASPA(全美学生人事管理协会) 与ACPA(美国大学人事协会)都诞生于上世纪初,是美国高等教育学生管理专业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世纪以来美国学生工作职业化的重要推手。进入新世纪后,NASPA将自身定位为“知识社区”,致力于构建专业性的学习社区。
目前,NASPA在全美设有6个地区分支,地区办公室不是派出机构,而是一个区域性共同体的组织者。其总部位于华盛顿特区,常年雇员不超过50人。而NASPA的会员超过1.5万人和2100所高校,覆盖全美50个州、辐射40个国家和地区。历年的全国年会由总部负责,每个分支也会举办本地区年会,此外还有大量主题会议和工作坊,每年逾70个。本次年会注册超8000人,实际到会6500人,总计超过800项议程。
以我的观察,小组织支撑大社区、主办大会议、发挥大能量,关键在于:
首先是共建共享。大会像大卖场,统一定好场地、周边酒店,提供衍生服务。大量的个人或团体向组织方申请举办议程,像商品或专卖店进驻。而会议主办方只需筹办好在棒球场举行的壮观开幕式,以及少量的大会特色演讲,以体现会议主题导向。
整个大会,共有684场免费学术会议,演讲人少则一位,多则五六位,一场50分钟。照此估算,30%以上的与会者都会演讲,分享知识经验或者前沿讯息。与我们一起举办国际化讨论的美国同事表示,她每年都会努力申请举办一场会议,用实际行动参与知识生产和交流分享。
年会也为学生工作领域的各类专业组织或项目性的工作网络提供了空间。主办方称之为“知识社区赞助”。大会开始前,他们主办了超过50个收费的工作坊或专题会议。会议期间,这些组织或项目组还另外举行了100多场闭门会议,联络推进工作。
其次就是技术支撑。参会者通过NASPA主页在线注册、缴纳会费,通过邮件接收会议筹备信息和缴费收据。到达会场后,可24小时在电脑终端上 自助打印胸卡、门票。NASPA与在线会议管理公司专门开发了参会手机APP,厚达202页的会务手册由参会者按需领取,不作为必需品发放;还与虚拟会议公司提供会议视频的在线服务,当然虚拟票价格不菲,分299、399美元两种。
专业,是参会的最深印象。因为专业,所以专注,有的专于形式,有的专于内容,场面热烈、秩序不紊。因为专业,共同体有凝聚力、有专业发展的追求,与会者也有热情和动力,共同参与会议的组织。因为专业,主办者可大量购买服务,提高办会效率。
年会每年的主题就是他们面临的社会挑战。今年的年会主题叫“共同目标:塑造高等教育的愿景”。参会前,我原以为指教学与学生工作的合作、对学生发展抱有共同使命,这是老生常谈又不得不谈的话题。到了会场,所听所闻所感,都指向美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尖锐挑战。
NASPA主席凯文·克鲁格在致辞开篇即谈到2015年校园枪支暴力,到全国各地对压迫和种族歧视的抗议此起彼伏,高等教育一直在头版。他预估,2016年高等教育将继续占据头版。同时总统候选人们都不得不面对大学就读成本高昂这一普遍的社会问题。这篇致辞为今年的年会定下基调,也反映了积极面对问题的态度。
教育是民生。美国高等教育当下主要的社会问题有二。一是州政府拨款减少,大学学费持续上涨。学生贷款一不留神就破10万美元,还款周期动辄10年,甚至20、30年。教育贷款造成学生经济独立年龄推迟,影响中产阶级的形成和消费,进而制约经济增长引擎。二是口惠而不实的“政治正确”并不能实际改善少数族裔的经济条件和生存环境,又吊高了他们的“胃口”。大学强调入学选拔和学术表现的机会均等,而近年来种族摩擦和阶层冲突交织,造成社会环境并不友善,这些强化了他们的受挫感、疏离感。简言之,“读书贵、读书难”已是美国重大的社会问题。
据我粗略估计,今年684场讨论中,接近25%与社会正义和包容性直接相关,另有15%左右的场次也与此相关,但散布在咨询与服务,测评与研究,法律、政策与治理等各个专业领域。学生工作一直站在高等教育应对社会挑战的前沿,中外都是如此。
每年学生工作的学术年会也是跳槽大会
我们在大会开幕前一天到会场注册时,发现TPE的标识铺天盖地,人群穿梭接踵。于是赶紧细究何为TPE? 原来是“岗位交流”(ThePositionExchange),由七个主要的学生工作专业组织联合支持的求职网络。底楼会场有面试专区,隔板、布帘隔出五六十个面试隔间,候场者多至两、三百。学术性的年会还自带“跳槽大会”,委实惊奇。开会、求职,吐槽、跳槽,一举两得。
这是TPE为年会组织的专场。事实上,学生工作领域大型的年度专业会议,往往都邀请TPE提供服务。今年与会者中,约有2000人是学生事务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在读学生。学生事务研究生项目属于美国教育学领域的专业学位,是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的重要方向。截至2015年12月,全美有130个学生事务研究生项目,为美国高校的学生工作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
据美国同行介绍,他们在获得专业学位后,往往通过这样高相关性的专场招聘求得第一或第二份工作,开始自己的专业生涯。但到中层以后,更换岗位或学校主要是通过专门的猎头公司或人际网络,而不是招聘会。所谓高层,一般指学生事务副校长以及直接对其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中层,指校内各办公室、服务中心的主任,或有较长年资的专业骨干;初级人员,指刚毕业或入职不久的新手。
这套体系反映出美国高等教育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与我们以行政职级为主的体系类似,他们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有职员职级制,也有一套关联专业和职级的职业文化,但同时有较为完备的专业发展轨道。从高等教育管理的专业学位,到各个细分领域的专业发展,再到专业团体、专业标准、专业伦理、工作研究这些职业体系要素,为高水平的大学管理提供了学理支撑和文化土壤。由此可见,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不仅是制度建设,还有专业能力、人力资源和组织环境的支撑。
大会展览令人思考什么是高等教育“产业链”
年会同时安排有学生工作领域的专业性展览。参展的公司同时也是年会的赞助商,需要缴纳1499-2999美元不等的参展费,另外可赞助2500至2万美元成为不同等级的赞助伙伴。
今年共有130多家公司参展。从其经营内容看,都是针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各方面需求,大体可分四类,硬件、软件、服务和公益类。硬件展商约占15%,致力于满足学生工作的细分采购需求,如寝室家具、校名礼品、公共空间装饰等等。
软件展商约占25%,主要是各类网络、软件和数据挖掘服务。例如,有几家展商提供学生社团和活动的APP管理服务,融电子海报、报名和监管于一体,对校院管理用户按月收费,生均每月约几美分,也可为学校开发定制版。又如,有公司为学校信息化后台提供专门数据挖掘服务,支持学生工作的科学决策。
服务展商约占50%,种类比较繁多。一是线上线下的非学分能力课程、工作坊和团队训练服务,涵盖学生工作的各个领域,如领导力、社群建设等。二是少数族裔或LGBTQA等特殊群体的文化融入和心理疏导,或酗酒、嗑药等高危群体的矫正服务。三是危机管理的专业服务。例如,有公司可为心理危机学生提供一周七天、24小时的不间断看护和疏导服务。
此外,还有少数从事非盈利服务的专业组织展台,如专门致力于学生工作各领域专业标准制定和推广的CAS。
站在展会中,我们再次感到学生工作的专业化建设,离不开高校管理服务的现代化,也根植于专业化的社会土壤。我们批判高等教育产业化,重视教育的公益、民生,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也要看到教育服务的“产业链”、产业圈大有可为。没有垂直市场、细分领域的现代服务业支撑,教育现代化事倍功半。
文/方明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