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鹏 钱钰
上海职业教育探索“双证融通”改革,不仅贴合企业用人需求提高中职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关注到包括职业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培养,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的“零接轨”。
据悉,这项改革自2012年推出,首先在中职数控技术应用等6个专业5种职业资格证书中进行试点,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等10所中职校成为首批试点学校。去年,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到13个专业、31个专业点,27所试点学校,目前试点学校已编制完成13个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其中43门课程的考核方案已通过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专家论证,首批10门“双证融通”课程已顺利完成考核工作,平均合格率达到91.5%。
所谓“双证融通”,是指学生学习成绩合格,可同时获得毕业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市教委教研室茅维蓝解释说,“双证融通”试点专业要做到3个“融合”,即“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的有机融合”,“学校专业教学过程与职业岗位真实情境的有机融合”,“学校学业评价与职业技能鉴定的有机融合”。对此,改革试点专业在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评价方式上都要进行调整。
作为首批“双证融通”试点专业之一,中华职校“西餐烹饪”专业课堂发生了变化,试点班老师王晶晶介绍,学校根据酒店的岗位设置,通过试点专业教师团队与行业专家反复研讨、优化,确定了《西餐烹饪原料加工》、《色拉制作》、《主菜制作》、《汤与少司制作》4大课程模块。如今的课堂上,除了基本功的训练外,还加入了流行菜和创新菜制作的介绍。
中华职校研发部主任朱燕告诉记者,按照传统模式,普通中职学生可以在修读完两年学业课程后考证,但通过率只有30%左右,社会人员要想拿到这个级别的资格证书,需要接受270个课时的培训。“这批试点学生通过所有课程考核,就意味着证书到手,确实为他们节省了时间。”校长唐威说。职业教育课堂改革不能止步于技能层面,走上工作岗位后,职业素养对个人发展至关重要。唐威介绍,多年前,学生们曾参加一场国际西餐烹饪大赛,虽然以最快速度完成了菜品的制作,且色香味型俱佳,结果金牌却“花落别家”。原来我们的学生输在了用刀规范上。“我们的学生做牛扒,从头到底只用了一把刀,一块砧板。而别的国家队虽然速度稍逊一筹,但操作规范,卫生意识强,在职业素养上就把我们比了下去。”
为此,参与试点“双证融通”的专业和学校都在技能之外,加入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课程内容。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在“双证融通”课程评价中,创设了自我评价过程。每完成一件作品,专业教师都邀请学生与老师一起对作品进行打分,师生打分的差值成为这门课程的评价依据。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和学习做出客观理性评断,培养职业素养。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