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是公务员考试的重要环节,如果说笔试是马拉松比赛的前面40多公里的话,面试就是比赛的最后一百米。如何跑好这“最后一百米”,是考生和家长们普遍关心的话题。公务员面试是考官与考生面对面的交流,与日常的聊天和谈心不同的是,公务员面试具有正式性和庄重性等特点。由于公务员面试成绩占考试总成绩的70%,因而考生必须认真对待,充分准备,切不可掉以轻心。在各种准备中,有一项准备必不可少,那就是充分了解面试中的心理效应,并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应的准备。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和规律,它是指某人的行为或某事的作用,引起他人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沟通,面试过程中,必然有心理效应的作用和影响。考生如果能灵活运用一些心理效应,将可以在面试中收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1、暗示效应
暗示效应是指用含蓄、抽象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
暗示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暗示将有助于考生在公务员面试中取得上佳的结果。
“望梅止渴”这个典故深入人心,故事讲的是曹操有次率兵远途跋涉,天气炎热,官兵们又累又渴,偏偏又找不到水井和溪流。于是曹操大喊:“前面山上有一片梅林”。因为梅子是酸的,所以一提到梅子,“酸”的心理暗示便发挥了作用。随即,大家的口腔便大量分泌唾液,起到了暂时解渴的效果,这个就是积极的暗示效应。
在公务员面试中,积极的暗示至少有两种:一是自我成功暗示。面试有成功和失败,失败的原因可能各式各样,但成功者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自信满满,暗示积极,时刻相信自己是最后的胜利者。有了积极的暗示,个人的情绪就稳定,心态就好,整个人就显得有朝气、有活力。反之,缺乏暗示或自我暗示较消极,人就容易缺乏自信。这样,考生情绪易波动,面试时也易于紧张,思路易混乱,遇到难题时难免慌乱和不知所措。
为克服负面情绪和消极因素的影响,提高自信心,面试前,考生可有意进行一番成功暗示训练。如对着镜子讲“一定会成功”,与他人(父母或同学、朋友、老师)谈面试时,不说无把握之类的话,而是大声说“自己考上一点不成问题”等。面试时,不想伤心事,不说消极话,努力扬长,尽量避短。
二是外部榜样暗示。在公务员面试中,必考“动机类”试题,如“请谈谈您为什么报考公务员”等。尽管考官提问的角度有所差异,但万变不离其宗:考官是想通过此类试题来了解考生报考公务员的具体原因,以及考生自身情况(学习情况、个性情况、经历情况等)与所报考岗位之间是否匹配。
“为何来报考公务员?”“别人报考自己也报考,有讲是父母要求考的,有讲现在找工作难于考公务员,有讲报考公务员是碰下运气……”具体的面试中,考官们发现,对于这类问题,大量考生常常回答不到点子上,甚至走入误区。想要解决这个难题,考生们不妨尝试使用外部榜样暗示法。具体而言,在面试准备时,找一位大家都熟知的优秀公务员(如是报考单位的更佳),深入分析其优秀特质,而后有意无意地反复向这位榜样进行学习和模仿,最后达到这位榜样的“完形”能随时浮现在眼前,榜样的精气神能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