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极具活力的艺术原创版块,“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暨青年艺术创想周”系列活动将于10月20日至11月22日举行。一批洋溢着青春创意的舞台艺术作品和视觉艺术项目将陆续亮相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上海大剧院别克中剧场、今潮8弄等艺术空间。
艺术节于2012年创设“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以下简称“扶青计划”),迄今有92位青年艺术家获得委约,创作了78部作品,其中部分作品曾27次奔赴国际舞台,向世界展示了当代中国青年的人文理念和创新姿态。“扶青计划”十周年之际,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与上海戏剧学院共同策划推出系列活动,将以作品演出、回顾展览、主题论坛等持续提升这个原创扶持平台的能级,凸显中国青年艺术表达能量。
今年,“扶青计划”首次面向全球青年艺术家进行作品招募,共收到313个申报项目,数量与质量较往年均有提升。同时,平台功能与覆盖类型进一步增强,全新推出的“扶青计划”视觉艺术板块成为新亮点,申报作品包括绘画、装置、影像、雕塑、多媒体等,征集对象拓展至青年视觉艺术家和青年策展人等创作群体。
“一直以来,‘扶青计划’深耕孵化、创作、交易、演出全产业链,通过委约、导师扶持、项目推介等多种方式为新人新作提供‘培育型’服务。”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副总裁杨佳露表示,步入新十年的“扶青计划”,将以更开放的理念更包容的姿态,成就青年艺术人才展示奇思妙想;以更成熟的机制更周全的服务,为青年艺术人才铺就走向广阔世界的道路;以更敏锐的目光更温暖的情怀,发掘“被隐藏”的艺术新力量、新潮流。
经过严格的评审筛选,8部舞台艺术委约作品和2个视觉艺术项目脱颖而出,成为今年“扶青计划”的“幸运儿”。“扶青计划”十周年特别委约作品——超媒体音乐会《彼岸5.0》探索现场演奏与多媒体手段协同创新的可能性,打造媒介与感官互通的声光场域。项目主创秦毅和徐志博是往届“扶青计划”的委约艺术家,他们通过艺术节平台相识交流并组建了团队,推出了《彼岸》系列作品。“‘扶青计划’是艺术家跨界交流的平台,让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艺术门类的闪光点,进而创造合作的可能。”秦毅说。
“扶青计划”舞蹈、音乐、戏剧板块的作品也各具特色。张雪峰创作的现代舞《带着疑问与世界对话》呈现当代青年对生活的热爱与好奇;肖智仁带来的面具肢体剧场《面影3.0》聚焦“老年群体的精神世界”;青年作曲陈耀显以混合室内乐与电子音乐作品《丝路流风》体现丝绸之路的风采;芬兰Pangosmos组合在《开天记》里寻找中华神话的音乐密码;赵淼的《右之左》探讨现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马璇的《失眠症》反映自身与他人的困惑;朱燕鸣和王婉娜通过越剧影像剧场《微神/Vision》向老舍同名小说致敬;李海渊、邵凌霜创作的戏剧《从天而降》借由末世寓言探讨关于生命的思辨。
视觉艺术项目将在今潮8弄美术新空间全新亮相,策展人王懿泉带来的群展《无题》从其近年来的研究线索出发,聚焦8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实践;青年艺术家周颂凯的个展《未命名的道路》集合绘画、影像等作品,引导观众踏入一场独特的视听艺术之旅。此外,“扶青计划”还推荐了两部作品——聚焦人工智能主题的的音乐剧《还“Ai”》、传递海派温度的演唱会《云时代》,传递蓬勃的青春艺术力。
据悉,“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系列活动将以上海戏剧学院华山路校区为主会场展开。端钧剧场内,“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十周年回顾展以图片、影像、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展现这个国内首个创设的综合性青年扶持平台携手青年艺术家们共同走过的“非凡十年”。回顾92位青年艺术家的78部作品,参观者还可以通过交互影像、资料检索等手段,对“扶青计划暨青年艺术创想周”启动以来来近500部作品进行深入完整的了解。此外,运用科技+手段进一步拓展展览的外延空间也成为展览一大特色,展览的户外艺术布置采用了增强现实(AR)的技术,弥合了虚拟和现实之间的界限,并让这个文教结合的大美育项目更为生动地跃入观众眼中。
延伸阅读:委约项目凸显中国青年艺术表达能量
超媒体音乐会《彼岸5.0》
10月21日 上海中心混知小剧场
11月10日-11日 上海大剧院·别克中剧场
《彼岸5.0》是“彼岸钢琴超媒体”系列艺术形式的集大成和再升级。继续开拓钢琴语言表达的疆界,探索现场演奏与自动钢琴、现代舞、交互影像、交互灯光、交互声音、AI媒体生成等手段协同创新的可能性,打造媒介、感官互通的声光场域。以经典与原创钢琴作品为纽带,连结古今中外乐响,共同汇聚成一部“无界”的历史叙事诗篇。
现场钢琴音乐演绎仍是所有理念、媒介、技术的创意出发点,视听、时空的维度延伸都以钢琴为源头。在突破传统艺术表现媒介的同时捍卫音乐的本体价值,及由此带来的感官体验完整性。
音乐《丝路流风》
10月20日-21日 上戏新实验空间
这是一场浪漫的盛世穿越之旅,鼓乐一起,八音迭奏,眼前有繁华璀璨的盛唐气象,有不鼓自鸣的飞天幻象,有罡风呜咽的牧野意象,有神秘瑰丽的西域映象,饱含了丝路上历经千年星霜的传承与理想。《丝路流风》以中国传统民乐意韵作为音乐构建的内核,采用古筝、笛箫、琵琶、大鼓等传统乐器,利用电子音乐特有音色感受营造出富有生命力的自由音乐空间,古老音色与跳跃腔调虚实相映、动静穿插,营造出传统与现代的时空对话,传递艺术无疆、美美与共的大同音乐理念。
音乐《开天记》
10月20日-21日 上戏新实验空间
《开天记》是一个跨艺术领域、跨文化与跨国界的作品,讲述了世界万物如何形成的故事。作品呈现了漫长宇宙历史的一个片段,通过乐器、视觉与电子乐勾勒出空间的形态,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维度重构对时间的认知。Pangósmos的成员来自不同背景学科,跨越各大洲,但人们所面临的威胁让每位成员审视内心与过往经历。每位成员所提供的独特元素,相互激荡碰撞,逐渐交织为一支宏大高妙却又足够精细的乐章。
现代舞《带着疑问与世界对话》
10月20日-21日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实验剧场
如果停止对这个世界的思考,我们会如何?作品站在第一人称的视角,对这个熟悉的世界发出疑问。在主创看来,答案并不是追求的最终目的,提出问题已具有足够勇气。主创希望通过作品让观众始终保持一颗不安分的心——保持热爱,保持好奇,保持疑问,以独立思维来看待自我和群体的关系,勇敢面对生活,面对现实,面对自己,不再逃避。
戏剧《失眠症》
10月20日-21日 上戏端钧剧场
冬天,一个萧索荒凉的社区,如同世界尽头。男人回到空荡荡的家中,寻找藏在两室一厅里的秘密。他将为我们讲述一段留存于这里的记忆,一个发生在隔离时期的爱情故事。
形体戏剧《右之左》
10月21日-22日 上戏黑匣子剧场
在右的左侧,在左的右边,有讲不完的故事,那是人与人之间,也是我们与世界之间,咫尺天涯又美妙残酷的距离和诗篇。导演表示:这是一个讲述“关系”的戏剧,原本要在2021年三拓旗剧团创建25周年时排练演出。创作缘起于我们行走世间时,拥挤在人群中依旧孤独与困惑的感受。无法言喻所以不用言表,也许是更接近用直觉创作的故事。
面具肢体剧场《面影3.0》
10月24-25日 上戏实验剧院
这是一部聚焦“老年群体的精神世界”的原创剧场作品。作品以面具及肢体为核心艺术表达方式,通过面具与肢体表达来诠释当代社会老人现实话题。多形态艺术融合如何释放肢体表达的力量,是《面影3.0》的核心探索。作品将“超现实”的肢体实验结合剧场舞台空间特点,观众与演员位于同一平面,近距离感受内化至角色身上的不同的、真实的关系与故事。超现实的面具,把人物从日常生活的寻常中抽离出来。面具代替表情、肢体律动代替动作、呓语代替对话,“老人”成为观者情绪与想象力的投射,开放地完整为观者独有的记忆与体验。
戏剧《从天而降》
10月27日-28日 上戏端钧剧场
几万年后的未来,地球被过度开发,土地寸草不生,大部分人已移居外星球,只剩下最后一批人在等待着被接走。因为种不出庄稼,他们靠空投的营养包度日。营养包越来越少,人却越来越多。人们为抢夺营养包而争斗,只有一个人例外。因为他每天醒来,储物柜里都会充满可口的食物。日复一日,他不知道这些食物从哪里来,他小心翼翼藏着自己的秘密,直到他发现,可以用这些食物掌控所有人的命运。渐渐地,他变得贪婪、疯狂,填不满的欲望如同黑洞,吞噬别人的同时也吞噬着他,在彻底坠入黑暗前方才想起最初照亮生命的那点光。
但这一次,希望会再度降临吗?
越剧影像剧场《微神/Vision》
10月27日-28日 上戏新实验空间
该剧取材于老舍先生的唯一的爱情小说《微神》,是以作者的初恋故事为原型、具有自传性质的作品,这位初恋的身影也曾多次出现在老舍其他代表作中。该剧保留了原作的意识流叙事,在“我”的现实、梦境、回忆、幻想的多重时空中,追寻这段看似唯美的爱情悲剧的真相。初恋的朦胧、身份的悬殊、两人的错失、家族的没落、男子的出走与回归、女子的沦落与死亡……这段真假交织的“回忆录”犹如意识的迷宫。在形式上该剧充分发挥越剧的抒情性及虚实结合的表演特色,并将影像与舞台现场表演相结合、越剧音乐与现代音乐元素相融合,在“记忆花园”的舞美装置中,通过综合元素的运用尝试构建以“剧场”为概念的戏曲影像演剧新模式,探索戏剧现场对文学的转译,从文学修辞到场上修辞的转化,创造一种走进意识世界的沉浸式观演体验。
群展《无题》
11月1日-22日 今潮8弄3号楼
《无题》的策展观念延承王懿泉于 2022 年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上海SNAP艺术中心策划的群展《吾辈》,继续探索研究中国80后艺术家的多样化语言和代际现象。聚焦8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个人实践,展览不仅呈现艺术家们的丰富作品,更重要的意图是透过这些作品再现其背后的观念,语言、思考,去建立观众对每位艺术家个人的认知和新知。本次展览引导一种从策展到观看,从艺术家到观众,多向无限制的沟通与反思。
个展《未命名的道路》
11月1日-22日 今潮8弄3号楼
该展览为艺术家周颂凯的个展项目,由郭雨嘉担任策展人,吕一诺担任策展执行,以艺术家的绘画、影像等作品为视听集合,将场域唤出为行走之道路。道路行至终点而归于原初,此是一循环往复。往复意味着在陌生而又亲熟的场域反复徘徊,宛若流浪于故乡。观者于此间漫游,其对作品之观读在行道中不断解蔽与敞开,亦为这未命名的道路唤名。
作者:宣晶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