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广告代理商》揭露了波黑战争中波诡云谲的情报战内幕,生动详实地描写了一家民营公关公司作为幕后推手,运用各种公关策略、手段和技巧,炮制有利于“客户”的新闻报道,操纵国际舆论走向,最终决定了一场战争的胜负成败。
上世纪90年代初,南斯拉夫联邦解体,原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1991年10月15日,波黑宣布为主权国,导致波斯尼亚与塞尔维亚之间的民族矛盾激化,波黑战争爆发。
面对强大对手,新生小国波黑在战场上处于绝对的劣势。外交部长哈里斯·西拉伊季奇临危受命,只身前往美国,寻求国际社会支持。但是,无论是联合国还是美国政府,都未与置理。
转机出现在西拉伊季奇联系上了罗德公关公司的吉姆·哈弗之后。这名公关专家不仅指导西拉伊季奇大力塑造博得西方世界关注和同情的形象,更利用真真假假的情报,成功诱使国际舆论倒向波黑,令塞尔维亚的国际形象彻底崩塌并陷入完全孤立的境地。某种意义上说,波黑战争的结局无关乎正义、道德和人权,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占有情报、操纵舆论和形象公关。
《战争广告代理商》
[日]高木彻 著
孙逢明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内文选读:
序章 胜利的果实
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的首都萨拉热窝是座美丽的城市。它位于群山环绕的盆地之中,周围分布着一些滑雪度假村,曾作为1984年冬奥会的比赛场地。站在山顶俯瞰全城,宛如一处庭园式盆景。
如果你想更加近距离地感受萨拉热窝的美,就要沿山路下来,到市中心看一看。繁华街道上鳞次栉比的咖啡店中洋溢着欧式风情,你可以在那里一边喝着土耳其风味的浓咖啡,一边注视走在街上的女性。你会看到相貌各异的女性,有的人黑眼珠、褐色头发,有的人金发碧眼,但是无一例外美得令人瞠目,眼前净是身姿优美的女子。这说明这座城市中生活着各种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不同的血统混杂在了一起。
到了周末晚上,萨拉热窝变得更加绚丽辉煌。这座城市并不算大,却聚集了很多人,令人不禁好奇他们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商店营业到很晚,橱窗里摆着来自全世界的名牌商品。咖啡馆在路边摆上桌子,支起遮阳伞,人们在那里畅饮啤酒或红酒。仔细一看,你会发现人群中有很多穿军装的年轻人。难得碰上休息日,他们在纵情狂欢。再看一下他们的袖口,上面缝着五颜六色的国旗,有意大利的、挪威的、摩洛哥的、阿根廷的。不只是身着制服的他们,侧耳倾听咖啡馆里人们的对话,你会听到英语、法语、德语等各种语言。这座城市中汇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人。他们在这个国家用于支付的货币叫“可兑换马克”(波黑的中央银行印制的纸币)。这个小国没有加入欧盟,使用的货币可以随时和在欧洲各国流通的欧元以固定汇率进行兑换。中央银行的金库中存放着与市面上充斥的可兑换马克等额的欧元,保证了这项制度的实施。这些资金源于国际社会给这个国家投入的援助。这座城市之所以如此灿烂辉煌,是因为以西方各国为首的国际社会竞相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
20世纪90年代,这个国家爆发了民族纷争——波黑战争。这是他们开展“信息战”取得的胜利果实。
如果你到塞尔维亚共和国的首都贝尔格莱德看一看,就会清楚地明白这一点。那里离萨拉热窝大约200公里,比东京到大阪之间的距离还近。
贝尔格莱德城市上方的天空是“灰色”的。建筑、街道、店铺,一切都是黑褐色的。燃油非常宝贵,市民的汽车总在加油站排起长龙。昏暗的地下街道两旁是一排排货摊,黑市商品的流通成为了这个国家的经济支柱。内政部、广电局及其他重要设施曾经所在的地方——相当于东京的霞关或者丸之内的主要街区——在北约的空袭之下,承受了战斧巡航导弹的直接轰炸,化为一堆堆瓦砾,无人处理。塞尔维亚人被扣上了“暴虐的杀人狂”“人道主义的敌人”的帽子,他们的首都被国际社会排斥在外、弃之不顾。
为何会产生如此之大的差距?
20世纪90年代,一场最可怕的战争——波黑战争爆发了,萨拉热窝和贝尔格莱德战火纷飞,纽约、华盛顿、伦敦等地则展开了一场“公关战”,使用的武器是“信息”和“公关”,虽然肉眼看不见,有时候却能发挥比真枪实弹还要恐怖的力量。我曾经到那些地方采访过,汇集的成果便是于2000年10月29日播出的纪录片——NHK特别节目《种族清洗:南斯拉夫信息战的内幕》。本书收录了节目中未能全部介绍的采访成果,又加入了后来获得的信息,通过描述那场国际纷争背后展开的公关战,揭开惊人的真相。
波黑战争从1992年春天持续到1995年秋天,是南斯拉夫的一场民族纷争。估计有很多人还记得那些新闻中的画面,曾经举办过冬奥会的萨拉热窝遭到了攻击,被无情地破坏。冷战结束之后,世界各地开始频繁发生民族纷争,这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数十万人在这场战争中丧失了性命。而后来发生的科索沃战争和北约空袭,造成了更多的牺牲——其中很多都是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在编写本书之际,我想再次向那些逝去的人们表达哀悼之意。
在冷战时期,按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的逻辑,苏联就是敌人,这一点很明确,不容置疑。然而,冷战结束后,在世界上发生的各种问题和纷争中,我们往往搞不清楚都有哪些当事人,谁好谁坏。国际舆论有可能倾向于任何一方,完全取决于诱导方式。因此,卓越的公关战略变得极为重要,要争取舆论的支持,不能被敌方抢走机会。这一现象不仅发生在国际政治场合,也扩散到了经济领域。
如果说流血牺牲的战斗是“实”的战争,那么这本书中描写的战斗则是“虚”的战争。公关与信息战并不能决定所有“实”战的归宿,但是“虚”战会给“实”战的走向造成巨大的影响,这也是事实。在“信息国际化”的滔天巨浪中,“公关”也就是“虚”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每天都会诞生出获得胜利果实的一方和因战败而损失惨重的一方。国际纷争自不必说,如今,哪怕是在我写作的这一瞬间,那些“背后的主谋”依然在各国的政治舞台或商业战场上暗中活动,左右事情的成败。
作者:[日]高木彻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