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人物画历史悠远,从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一直到晚清时期的人物画,纵横两千余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其中,明清时期由于商业贸易、政治经济、思想文艺的蓬勃发展,人物画作为表现新观念、新思想的画种之一,有着直接或间接的鲜明体现,亦与时俱进。
精选上海中国画院院藏珍品40余件/组,程十发美术馆近日迎来“因心造境——上海中国画院院藏明清人物画研究展”,希望观众透过明清时期的人物画来感受传统绘画中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内涵,从而更好地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希望探讨明清人物画史对后人的启发,尤其是其如何依然深刻地影响着当下的人物画创作。
以“因心造境”为主题,展览探究明清时期画家们如何以心抒情、以情入画,创造出独具内涵与面貌的人物画。陈洪绶、丁云鹏、曾鲸、华喦、黄慎、高其佩、罗聘、任伯年等名家作品集结在展览中,涉及写真、高士、仕女、道释等不同题材的人物画。部分藏品鲜为面世,还有一些佳作首次展出。无论是丰富的人物画类型题材,抑或是表现方法、情境意趣都具有深深的时代特色,体现了中国人物画的丰富性,亦为观者呈现了一幅充满生命力和时代气息的历史画卷。
陈洪绶《簪花曳杖图》,明代
展览分为“俗世纷呈”“与古为新”“道释瑞彩”三个板块,结合渊源流变、时代境况、绘画技法、身份认同等多个角度探究明清人物画所呈现出的艺术家的个人追求,及其对人物画史的影响,特别是人物画在演变过程中所反映出的因社会结构转变而交织的心境变化的复杂内因。
任颐《清代人物写生》,1882年
“俗世纷呈”中的《陈玉璞像》《瘗萱图》《清代人物写生》等作品,从不同角度描绘了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形象,展现了他们的生活状态与俗世情感。其中《陈玉璞像》中人物倚坐于湖石之上,衣着敷色淡雅,颔须笑眼,恬然自得,为文人怡情抒意之写照,也是文人理想状态的投射。
而“与古为新”板块中的《东山丝竹》《簪花曳杖》《代父从戍》《抱剑仕女》等作品,展现了画家们追慕先贤,追寻传统文人画的价值理想。齐白石的《抱剑仕女》鲜为面世,画中女子环臂持剑,眉目传情,透着一股帅性英气。
“道释瑞彩”板块中的“钟馗”“铁拐李”等神仙人物,从洒脱纵横、泼辣有力的笔法中寄托着俗世情怀与超然象外的内心表达。可以说通过画家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将古人平常生活中温情与情思成功保鲜,记录了他们当时的生活情境和真实存在。透过画家所捕捉到的情感,体味古人在俗世生活中的企盼与挣扎、对高古之境的追摹以及对精神信仰的关注。
华喦《抱瑟仕女》,清代
“佛道、人物、士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竹、禽鱼则古不及近。”宋代郭若虚在其画论中如此谈论到。尽管中国人物画在文人画风靡时期“不及古”,但明清时期的人物画发展却在日渐式微中出现了新的转向与具有意义的突破,涌现了一批别具面目,勇于创新的人物画家与流派。如此次展览中呈现的“如影写照”的曾鲸、墨趣纵横的徐渭、浅淡雅致的文徵明、高古奇骇的陈洪绶、富于个性的扬州八怪代表以及雅俗共赏的海上画派“三任”等。他们穿越时空,带领观众领略明清人物画的艺术魅力,体悟各自不同的心声。
齐白石《抱剑仕女》,年代不详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18日。
作者:范昕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