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长江口二号古船为核心的上海博物馆北馆将在杨浦滨江启动建设。 上海博物馆东馆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2023年年底前后将建成开放。 均上海博物馆供图 制图:李洁
上海博物馆昨天发布“大博物馆计划”(2022—2025年),将构建“3+X”新发展格局,打造国内最大的博物馆“航母群”之一。即以人民广场馆、东馆、考古主题博物馆(简称北馆)为核心,在海内外设立若干分馆,打造有世界影响力兼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博物馆文化品牌,助力上海加速迈向“博物馆之都”。
三馆馆舍建筑总面积超20万平方米,将跻身世界博物馆前十行列
目前,上海博物馆海外分馆可行性研究已启动,将全力打造我国博物馆的海外第一馆,进一步扩大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预计2023年年底前后,上海博物馆东馆将建成开放。之后,人民广场馆也将迎来整体更新改造升级,位于杨浦滨江以长江口二号古船为核心的北馆启动建设。三馆馆舍建筑总面积将超过20万平方米,预计年观众接待总量超过600万人次,将跻身世界博物馆前十行列。
其中,上海博物馆东馆展陈以常设展为主,将为观众呈现海内外体系完整、脉络清晰、史料翔实、叙事生动的中国古代艺术通史陈列,以及海派与江南文化、中外文化交流、互动体验等四大系列。其中,青铜馆、书法馆、绘画馆、印章馆是海内外唯一的常设通史陈列。人民广场馆定位以特展、主题展为主,重点举办馆藏轮展、文化主题展,并引进国内外大型特展,保持经典文化地标热度,使观众常看常新。北馆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和水平,打造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古船与考古博物馆、全球一流水下考古的研究中心、国际航运贸易中心的展示窗口和人民城市“生活秀带”的文化地标。
与此同时,上海博物馆将实施藏品扩增计划,于2023年启动东馆公共空间艺术的全球征集工作,并进一步加大对外国文物艺术品和现当代经典艺术品的征藏力度,有效完善和丰富藏品体系。
“配置大资源”,做强“何以中国”“对话世界”“百物看中国”三大展览系列
据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上海目前拥有备案博物馆159家,平均约15万人拥有一座馆。“来上海看大展”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重要选择。2021年,上海市博物馆美术馆共接待观众2267.6万人次,而且呈现非常明显的分众化趋势,覆盖全年龄段。
这充分说明,人们对文博知识的渴求、对艺术之美的强烈追求。以上海博物馆为例,今年7月举办的“何以中国”文物考古系列大展首展“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吸引了逾20万人次参观。作为该馆“对话世界”文物艺术系列大展的第二个重磅展,“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4万张早鸟票上线不到48小时即告售罄。
2022年至2025年,上海博物馆将发挥在国内国际“配置大资源”的核心竞争力,做深做实“以物论史”“以史增信”两篇大文章,做强“何以中国”“对话世界”“百物看中国”三大系列展览品牌。该馆将联合国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文物局和文博机构,今后至少连续5年举办“何以中国”文物考古系列大展,系统深入展示我国考古工作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突出成就。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与世界知名文物艺术机构合作,每年从海外引进高质量的展览,推出“对话世界”文物艺术系列大展,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依托馆藏文物资源和研究成果,组织策划首个上博文化“走出去”品牌——“百物看中国”(暂定名)系列文物艺术出境大展,2023年将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为契机,策划高质量大展输送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上海博物馆于1952年12月21日正式开馆。建馆70周年之际,该馆将举办展览展示、感恩计划、学术研讨、专业出版、专题演出、媒体项目、文化创意等系列活动。12月17日举办的“博物馆的力量:赋能城市未来”国际博物馆馆长对话,将邀请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国内外知名博物馆馆长进行线上线下对话交流,分享发展新思路、新理念,为国际博物馆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作者:李婷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