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图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作家王宏图最新长篇小说《无所动心》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12月11日,由复旦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举办的《无所动心》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栾梅健教授主持了研讨会。
复旦大学中文系陈思和教授将作品置于海派文学的整体格局下进行考察,认为王宏图的创作摒弃了对繁华大都市的赞美,重塑了对现代性过于泛滥的批判与反思,极细腻且深刻地写出了当代都市人细微的感觉神经。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吴义勤表示,《无所动心》是一部有个体精神温度的作品。它对当下知识分子欲望生成和精神病态的状况进行了深入解剖,徐生白这一典型艺术形象实际是处在现代知识分子延长线上,与不同面向的知识分子人物保持着对话。
《无所动心》
王宏图 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2022年出版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表示,王宏图的小说在中国当代都市文学作品中具有独树一帜的审美价值,目前尚未被给予足够的重视。作家此前的创作主要关注商品化大潮对知识分子的冲击,以及人的本性自我和现代社会的各种诱惑构成的冲突问题,而在《无所动心》中作家所刻画的心理上的分裂感更深了一层,直接拷问、直击灵魂,写出了“救赎”与“欲望”之间的矛盾。
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张学昕认为,王宏图新长篇《无所动心》继续沿着其旧作《迷阳》对当代知识分子精神、心理、灵魂的书写和对知识分子人性发掘的道路,在知识分子欲望叙事这方面做出了新探索。
复旦大学教授张新颖认为,作家王宏图在长期创作中,将自己那一代知识分子形象刻画得越发丰富绵长,人物呈现“暗流涌动”的特点,对现实生活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但与现实的激烈冲突又没有真正展开,似乎是在欲望、心理、现实三者间游离。郜元宝教授接着张新颖的讨论,进一步指出王宏图作品中的人物有一种“小心翼翼的疯狂”,把“人”内心的一切都做出充分的展现。
同济大学王鸿生教授认为《无所动心》是一个沉痛、勇敢、苍凉的文本,以主人公徐生白为中心,组织了三条叙事线,在不同的人物关系中展示了当代人的囚徒困境,人物在其中“颓丧,又不甘心于颓丧”。
评论家木叶认为《无所动心》是一个反欲望的欲望叙事,认为作家有打破旧有事物的胆识,同时也能产生新的生产力和思想力。复旦大学金理教授指出知识分子书写是文学史的一个传统,《无所动心》中的徐生白在某种意义上像是一个文化英雄,过去一般会把这类人物放到一个对抗性的结构当中,但在这篇小说中,作家却拆除了这种障碍,作家在走一条“小路”。
上海师范大学杨剑龙教授表示,《无所动心》是现代知识者爱与死的绝唱,主人公情感的寻觅和面临死亡的心态相互交织,情感始终涌动最终却无所寄托,引发了人更多的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晓琴将《无所动心》中的徐生白与贾平凹《废都》中的庄之蝶进行对读,认为两个人物具有很强的相似性,是现代知识分子坐标式的人物。
上海大学张永禄则认为,《无所动心》在同时代的上海书写中有更深刻的对欲望人生的反思,同时作家偏向阴柔气质的海派风格和暗色风景也对海派写作有所开拓。
张生、张业松、张怡微、朱军、战玉冰、王雪瑛等批评家也都从不同角度对《无所动心》进行了细腻的分析。
王宏图在回顾自己的创作时表示,《无所动心》的灵感最初起源于一位著名作家和自己女儿的合影。他认为人类精神世界具有某种原生性的困境,达到涅槃境界的人生极易走向空虚,所以人又渴望躁动,渴望一些超出日常生活经验的东西,这是作品想要书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作者:曹灏仪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