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名副其实的“非洲文学年”,诺贝尔文学奖、布克奖、龚古尔文学奖、卡蒙斯奖、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等众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奖项几乎都被非洲或非洲裔作家收入囊中,这已然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文化现象。众所周知,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世界文学的多样性。深入了解异国的小说,有助于消除文化上的傲慢与偏见,学习外国的优秀作品,同样有助于丰富本国的文学作品,共同促进世界文学的多样性。
鉴于此,由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重点学科、外国文学研究中心、上海市世界文学多样性与文明互鉴创新团队主办的“第三届非洲文学专题研讨会暨(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小说研究专业委员会揭牌仪式”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数十所高校的百余名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围绕“非洲文学的理论建构与批评自觉 ”“非洲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关系研究”“中非文学关系研究”“中外小说美学研究”“中外小说比较与文明互鉴研究”等8个议题展开多维度讨论,为揭示世界文学多样性,构建中国非洲文学学建言献策。
“君子和而不同”,“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和而不同,尊重不同文明的多样性,是中华优秀文化一以贯之的传统。会议伊始,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上海市世界文学多样性与文明互鉴创新团队负责人朱振武教授致开场白。他指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凝聚着优秀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通过阅读外国经典小说,我们能更好地深入到另一个国家的民族心理内部,以便获得丰富立体的认识。小说是文化的载体,进行中外小说比较研究有助于达成文明互鉴之目的。误解产生冲突,了解促进友谊。
因此,成立“小说研究专业委员会”有利于集中我国相关文学文化学者,形成凝聚力,有利于中国学者主动发声,有利于积聚力量做大事,有利于自己话语的形成并与国际学者积极对话。中外小说是透视国家历史文化原貌和当下及未来进程的镜子,研究外国小说及其与中国小说间的关系等问题对了解他国的政治、历史和文化显然具有重要价值,对加深加强中外了解和理解、促进中外文学文化乃至其他各方面的交流具有重要价值,对我国文学文化的繁荣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具有重要价值。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教授认为,通过小说,我们更能够看到一个民族的生存状态,特别是这个民族的心灵状态。在文化的大背景下,小说承载的不仅是叙事技巧,更承载关乎心灵交流和文明互鉴这样的宏大主题。他希望“小说专业委员会”能从小说研究这样的“小”命题中,挖掘出中外人文交流和中外文明互鉴的“大”事,从“小说”到“大说”。
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会长李维屏从小说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的必要性和期许两方面切入,高度评价了小说研究专业委员会的价值与意义。他指出,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在中外小说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在小说的宏观研究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成立小说研究专业委员会,一方面反映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另一方面也跟学者办会的热情和学科建设的需要密切相关。
“文虽小道,实与时代而变迁”。南开大学教授王立新从中国小说的生成与流变谈起,指明了小说研究专业委员会的特殊意义。中国是叙事大国,不但古典小说的传统源远流长,各类名著琳琅满目,而且及至当代,中国的小说创作更是与世界小说同步发展,出现了一批拥有世界影响的小说名家。在当前中外文学文化交流日益深入的时代,中国学者必将从自己的专业优势出发,如林语堂所追求的那样,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以世界文学的格局,以比较文学的视野为全球化时代的小说研究,发出中国学者的声音。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