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海乐迷展示乐团在中国民族音乐和江南音乐现代化、交响化创新探索最新成果,11月13日-14日,连续第五年来沪的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携《“炎黄风情”——民歌主题二十四首》《吴越春秋》两台中国管弦乐音乐会,参与“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演艺大世界·全国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包括这两场演出在内,今冬苏州民族管弦乐将在上海带来四场音乐会,以国际化的表达传递江南的独特神韵,展现作品背后的中国故事和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在江南丝竹中感受多彩的民族风情
11月13日晚亮相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炎黄风情》,原是著名作曲家鲍元恺于1991年创作完成并首演的大型管弦乐组曲,以脍炙人口的中国民歌为主题,最初通过西洋乐器演绎华夏大地多姿多态的山川面貌、风土人情,描绘出一幅地跨东西南北、情及喜乐悲愁的炎黄子孙生活画卷。2021年,回归民族音乐本源,鲍元恺创新改编完成了《炎黄风情》中国管弦乐版,并由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完成世界首演,在同年末与沪上听众见面,演出成为乐团近年在上海颇受关注的一场演出。
响应乐迷热情,乐团将新版《炎黄风情》二度搬上沪上舞台。此次呈现,是作曲家和乐团携手从旋律、配器等方面精心打磨与雕琢后的升级之作,用更地道的民族音乐语言、更鲜明的中国管弦乐风格和更艳丽的民族风情色彩,深入展示民族气概和人文情怀。
整场音乐会通过《燕赵故事》《云岭素描》《黄土悲欢》《巴蜀山歌》《江南雨丝》《太行春秋》六组组曲,充分彰显民歌的音乐特质和地域风情。比如云南情歌《小河流淌》中,弹拨和弓弦乐器的模糊音响模拟朦胧月夜,云锣、钢琴、竖琴的叮咚音响模拟小河流水;陕西民歌《夫妻逗趣》中,板胡、三弦、唢呐、小堂锣和木琴等营造诙谐音乐场景;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中,全奏和弦贯穿全曲,定音鼓一锤定音,随着音乐气势展现阳刚之气;江南曲牌《紫竹调》中,二胡、琵琶、曲笛、竖琴等融合运用,在江南丝竹、弹词、昆曲等中嵌入巴洛克音乐变奏技法,赋予经典沪剧曲牌耳目一新的旋律。
在中国管弦中感悟永续的民族情魂
在14日晚上演的另一场中国管弦乐音乐会——《吴越春秋》中,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精心编排了基于历史和现实题材创作、兼顾经典和原创的音乐会曲目,为广大乐迷献上一份音乐大餐。音乐会由指挥家、苏州民族管弦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彭家鹏执棒,演奏家、苏州民族管弦乐团艺术指导朱昌耀携乐团青年演奏家共同献演。
音乐会带来《节日序曲》《古槐寻根》《长城随想》三首耳熟能详的民族管弦乐经典之作。其中,开场作品《节日序曲》致敬新中国第一代作曲家代表人物朱践耳百年诞辰;赵季平创作的《古槐寻根》带领观众探古溯源,感受炎黄子孙根连根、心连心的立意;刘文金创作的二胡巨作《长城随想》,则带领观众回望民族深远历史,汲取前行的信心力量。
此外,音乐会还演绎乐团近年委约创作的两首中国管弦乐优秀原创作品:姜莹为建党百年而创作的《艰难与辉煌》书写民族英雄的奋斗史诗,讴歌了新时代的辉煌成就,入选2020-2021年“时代交响——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李滨扬创作的《吴越春秋》则在吴越争霸的历史回响中,用恢弘的音乐篇章展示民族管弦乐的万千气象。
在时代交响中汲取前行的支撑力量
自2017年建团起,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每年都赴上海举办多场音乐会。在《炎黄风情》《吴越春秋》之后,12月,乐团还将在彭家鹏的指挥下,联袂特邀的艺术家和艺术团体参演时代交响——全国优秀乐团邀请展演,共同演绎《风雅颂之交响》《江河湖海颂》两台具有鲜明时代性和艺术性、将经典与原创相结合的中国管弦乐大型音乐会。
《风雅颂之交响》将选取改编自施万春作品的《节日序曲》、张大森编创的二胡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及赵季平创作的《风雅颂之交响》三部具有代表性的当代中国民族管弦乐作品,向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致敬。
《风雅颂之交响》采撷《诗经》《唐诗》的优秀文化内容,于2019年1月由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于国家大剧院完成首演,并入选国家文旅部2019年“时代交响——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此次再度被带来上海,引人期待。
民族交响套曲《江河湖海颂》是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该作品汲取江苏的水韵风采、文化精粹和风土人情,在管弦化、交响化音乐形式中,以波澜起伏的史诗性乐章讴歌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和文化成就、讴歌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和生活情感。此次来沪也将是新版作品在上海的首次呈现,在原版的基础上增加昆曲、京剧吟诵、二胡、筝双协奏、评弹、领唱、合唱等丰富表现形式,包含七个乐章和尾声共八个结构部分,是一部共100分钟的大型中国交响乐作品。
接下来,苏州民族管弦乐团还将进一步探索江南音乐的现代化、交响化创新,塑造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国际化品牌,谱写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新篇章。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供图
作者:姜方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