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经历了难以忍耐的高温天气。正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以致极端天气频发,气候灾害不断。为了应对这一危机,绝大部分国家承诺将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我国则承诺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即净零排放,保持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量基本稳定。
但经济的发展必定要消耗更多的能源,制造更多的碳排放。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一直存在着巨大的张力。如何打造一个经济增长与低碳化共存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呢?换句话说,人类现在面临着的难题是:在保证现有生活质量甚至提高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如何减少能源消耗?
《新展望2050:白金社会》用翔实的数据、清晰的图表和丰富的现实案例,力证这些美好愿景并非空想,展示出一个经济增长与低碳化可以共存的可持续发展社会。
《新展望2050:白金社会》
[日]小宫山宏 山田兴一 著
魏海波 赵静玮 译
上海贝贝特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显示,2013至2015年的三年间,全球GDP增速超过了3%,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却稳定在321亿吨。这证明,经济增长并不一定会带来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这被称作经济和能源的解耦。世界进入了同时以经济增长和抑制二氧化碳排放为目标的时代。
《新展望2050:白金社会》把能够维持现有的财富、尽可能更加富裕、能够保障人类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质的社会定义为“白金社会”。这是一个由环保、健康、新技术等各种元素构成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人人健康自立、终身参与社会、雇佣关系有保障、精神与物质世界富足。要实现“白金社会”的梦想,从现在开始就需要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将低碳技术运用在家庭和办公室等场景,投资风能、水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
白金社会“不会抛下任何一个人”。作者认为,发展中国家不应当走发达国家的老路。如果走上了老路,就意味着发展中国家要再经历一遍公害问题、生活方式病等发达国家曾经经历的失败。其实并没有这个必要。在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着发达国家所没有的优势,二者相辅相成。在发展中国家实现最佳的物质生活,可以向全世界包括发达国家普及。
>>内文选读:
有望实现的低碳社会
虽然“展望2050”中提到要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是并不是要求我们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过度忍耐和牺牲自己。“展望2050”不是空想的理论,而是要依靠科学技术来实现上面说到的三个目标。
人工产品的饱和与物质循环系统
首先来看物质循环系统,着眼点在于人工产品的饱和。铁和水泥等人工产品在社会中长年累月地积攒,无论人口增长到什么程度,最终它们都会达到饱和状态。即使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或是印度,对于物质的需求也不会永远扩大下去,一定会在某个时刻迎来饱和。社会基础建设的主要材料就是铁和水泥,以它们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就是预计在2050年,全世界基本上已经接近一定程度的饱和状态。
人工产品的饱和指的是需要的新素材与废弃人工产品的量呈对等的状态。通过废物循环利用,废物摇身一变成为新的产品,那么就没有必要继续采集自然能源了。也就是说,本来就无须担忧金属资源会有枯竭的一天。在未来的人类社会中,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无论是废弃物的量还是能源采掘量都达到最少,实现完全循环型社会。
提高能源利用率至三倍
第二,在设定能源利用率的目标值之前,要先看一下所有能源消耗的理论值。理论值与实际消耗的差,就是可节省能源的最大值。我们可以分析一下通过技术革新,最多可以节省多少能源。
举个例子,物体在移动过程中,能源消耗的理论值是零。一个重量为零的物体在运动时,并不会消耗能量。所以,减轻汽车或电车的重量是一个十分有效的节能手段,而且,将能源转化成动能的技术也可以帮助节约能源。在讨论了轻量化技术、驱动技术的可能性之后,我们预测完全有可能把运输中消耗的能源降低到原来的四分之一。
供暖与运输并列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渠道。在住宅或办公室,通过提高建筑物的隔热性,可以节省空调电费,使用高效的空调和LED照明等设备就可以降低耗电量。通过提高发电效率等各种手段,到2050年应该可以把能源消耗控制在原来的四分之一。
另外,制造业也在致力于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部分的天然金属暴露在空气中后都会开始氧化,与其将氧化状态的自然金属转化成可用金属,倒不如直接将金属废弃物转化成金属制品更加节能环保。这样看来,循环型社会也会为节约能源做出贡献。此外,未来也有希望将建筑或家电等产业的耗能量减半。如果有一天这种缩减率能够覆盖到所有耗能的场合,那么平均下来社会整体的耗能有望降低至原来的三分之一以下。
像这样,清晰罗列出各个耗能项目的情况,对于那些占比比较大的项目,把理论与技术缜密结合起来,分析预测到的数值,和各个项目的耗能量加权平均,就可以判断出将效率提升至三倍是一个合理的目标。
可再生能源使用量翻倍
第三,要扩大开发可用的可再生能源量至目前的两倍。在1995年全球耗能中的80%是化石能源,火力能源占比10%,水力能源占比5%,这两种可再生能源总共占比15%,核能占比5%。所以,如果把核能也加入这种不产生二氧化碳的可再生能源中来,它们的总量就可以达到20%。我们今后的目标就是让这20%翻倍,提高到40%。
以上三个目标虽然要求颇高,但并非是无法达成的无意义数值。在下一章里我会谈1995年以来这20年间,人类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而做出的一步步努力。而且,在一点点接近理想状态的同时,人类的生活品质也没有降低。人们想换一台高效能的空调或冰箱,完全可以轻松购买,简简单单就抑制了能源的消耗。新型家电用起来更便利、更简单;新型汽车要更省油费,更安全,更舒适。现在人们也有了新的乐趣,那就是从多种多样的节能汽车中挑选出自己心仪的一台。另外,工业部门的铁和混凝土的循环利用率也提高了。
循环率上升、汽车与家电产品效率提升、太阳能发电规模扩大,这些改变限制了人类的自由吗?显然不是。这些改变拉动了经济增长、提高了生活便利性、增强了生活安心感,可以说人类并没有因此蒙受任何损失,而且,这也刺激了大规模太阳能发电等新型商机。这就是“展望2050”真正的价值所在。
所谓低碳社会,就是减少使用化石能源,降低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它不应当成为一个限制人类活动与经济发展的阴郁话题。明朗的低碳社会并不是痴人说梦,而是一个完全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展望。
作者:贝贝特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