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线,有面“不倒的旗帜”叫党员。
疫情以来,中交三航院党委组织党员参与社区防控,关心身边群众,广大共产党员积极响应号召,扛起特殊责任、拿出特殊担当,奋战在社区抗疫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手法高超的小区“总捅”
荆雷所在的鹤庆新村是老年人比例很高的小区,上海本轮疫情爆发以来,社区实施封闭管理,老年人防疫工作和基本生活等难题凸显。身为党员的他,毅然走进居委会,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4月时,小区迎来第一批抗原自测试剂,“新玩意”难住了很多老年人。荆雷从网上找到教学视频自学,捅自己鼻子做试验,只为寻找既能测出准确结果、还能兼顾人体承受的深度。熟练之后,他主动承担起协助小区内老年人检测的任务。一来二去,老人家都跟荆雷成了老朋友,也因他“手法”高超,被亲切称为“总捅”。居委特意为他发来感谢信。
没有一个黑暗看不到黎明。荆雷坚信,共产党员就是照亮疫情深夜那一点点的光,当几十万、上百万的光凝聚在一起,终将在天空为人带来希望。
论一个“团长”的自我修养
要说现在全上海“受尊敬”的人是谁,那少不了小区“团长”了。三航院青年党员卓嘉俊到社区报到后发现,所在小区有不少医护子女因父母在一线抗疫,三餐只能靠方便食品解决,还有大量不熟悉网购的独居老人。为解决他们购粮难题,卓嘉俊多方联系食品供应商,通过在居委报备登记后,成为公益购粮团的团长。
发布信息、发起接龙、解答疑问、发起收款、统计信息、对接商家......每个环节,都有不可控的未知与繁琐。
卓嘉俊回忆道,刚开始很“崩溃”,面对核对近百份账目的繁琐、下单后担心不能发货的焦虑、上百斤鲜肉在消杀分拣时的腥味、上千斤团购物资配送......多得是从未想象过的困难。但当邻居们终于吃上了期盼已久的食物,做团长真的觉得特别欣慰,累也值得!
疫情之下的网红“收纳师”
来自三航院勘察公司的周同弟,所在小区是超过4000人大型社区,自封控管理后,居委会人手十分紧张。面对堆积如山、凌乱不堪的快递和外卖,他第一时间响应居委会号召,解锁时下最网红职业——“收纳师”。
顾名思义,“收纳师”需根据物资种类和所属门牌号分门别类整理在专门货架上,以便物品更高效到达主人手中。快递包裹、外卖电商、同城闪送......此前,周同弟从未想过一个小区会产生这么大的“工作量”。连续多天的志愿服务,重复性弯腰、起身、弯腰、起身……周同弟感慨:没想到做志愿者还有健身的奇效啊!
并肩作战的“志愿者夫妻”
“24楼居民,准备下楼做核酸啦!”“1508室居民,快递已经放在门口啦!”“大楼里各位邻居,垃圾可以拿放到门外啦!”……
自全市疫情封控以来,徐競就义无反顾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线。她坚定、无畏、乐观,竭尽所能做好居民服务工作。志愿者服务不分昼夜不分时段,忙碌而充实,她深深切切体验了一把社区工作的繁琐与烟火气,也实实在在品尝了一把邻里关系的和谐与人情味。
夫妻俩同在社区志愿者队并肩作战,早晨穿好防护服出门时,同是党员的老母亲对他们说:“你俩服务居民,我全力支持,但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做好防护。家里小孩交给我,不要担心。”
一双儿女也为他们自豪:“爸爸妈妈是志愿者,长大了也要像他们一样保护别人。”
足智多谋的社区守护者
3月28日起,张爱珍所在小区根据要求实行封控管理。接到志愿者召集令后,素来热心肠的她不假思索地报名了。
楼道值守、政策宣传、维持秩序……作为防疫一线党员志愿者,既要有责任又要有胆识,勤于动脑也敢于说话,由于社区人手严重不足,张爱珍连续多天参与志愿服务,坚守岗位近70个小时。
她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多面手。在小区二次核酸全部正常情况下,志愿者工作由楼道值守改为片区巡逻,张爱珍向居委提议用自行车代步,不仅较大程度保存体力,更有效提升了巡逻效率,得到其他志愿者一致好评。
更多党员纷纷加入了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比如,陈梦所在小区有1100多位居民,PDA录入机却只有一台。完成全小区居民核酸的同时,还必须保证安全、有序,时间紧,任务重!
来自全国各地的万名医护驰援上海,医护“档期”和医疗资源都相当紧张。每次来社区做核酸检测,只安排了短短3个小时,后续还要去别的小区进行核酸。陈梦掐着时间,拿大喇叭在各个楼栋间喊号,安排居民有序下楼,时刻提醒大家保持间距避免交叉感染。360度无死角包裹在“大白”里的陈梦没多久就满头大汗。
检测结束后,居委又找到陈梦:“还有街道发放的500多份保供物资,能不能一起来帮忙发放?”他不假思索地回道:“没问题!党员在危急时刻一定要勇敢站出。”
春已来,“疫”必去,坚定信心、共同守“沪”。这是他的决心,也是所有人的心之所盼。
图片来源:受访者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