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出行按下“暂停键”,但居家阅读、静心思考不会停顿。
在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下,上海市社联、世纪出版集团、文汇报社特别策划“阅读的力量·一直在一起”主题活动,已于4月1日启动,邀请沪上学者、作家为读者做“1+N”推荐——可以推荐一本优秀图书,也可组合推荐一首乐曲、一部电影,甚至一篇好文章,分享阅读观赏经验,彰显读书有力量、同心向春行的信心与希望。活动将持续至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今天,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公共关系协会会长沙海林推荐著作《美国真相》,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市文联副主席汪涌豪推荐图书《病玫瑰:疾病与医学插画的艺术》以及画作《尼古拉斯·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
沙海林推荐语:
2020年6月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原世界银行副行长约瑟夫·斯蒂格列茨《美国真相》,是本值得中国读者一阅的书。
该书指出,当今美国在“资本的利益高于一切”“一美元一票”价值观主导下,社会不平等加剧,基础设施投入被大幅削减,国家动员能力被大幅削弱,一场大规模灾难就会使一切浮出水面;美国梦正在破碎,美国人正在失去自己的储蓄和住房,中产阶级正在走向消亡,阶级固化将成为美国的新常态;贸易保护主义将给美国人民带来更大的灾难;美国的“民主自由”“三权分立”已经演变成为少数人的纸牌游戏;“言论自由”被资本裹挟,成为割裂社会的工具,使民粹化、反智化言论更加充斥于市。
作者是一位比较客观严肃、治学严谨、具有全球视野的经济学家。当下,“攻击中国”成为了美国政治正确,他却高度赞扬中国的改革开放所取得发展成就。他所著《不平等的代价》一书也让人印象深刻。今天阅读他的新作《美国真相》,有利于我们多维度认识美国社会矛盾和深刻危机的客观现实,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中美关系的深层次原因,有利于我们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汪涌豪推荐语:疾病是人走向更高级的精神健康的起始
眼下疫情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值此艰危时刻,人的智慧备受考验,人的耐心和韧劲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疾病固然会带来不幸,带来死亡,但正像托马斯·曼所说,作为人走向更高级精神健康的起始,它也能从另一个方面助人成长。这里向大家介绍英国作家理查德·巴奈特写的《病玫瑰:疾病与医学插画的艺术》。作者长期专注于科学与医学文化史的研究,写过好几部疾病与艺术方面的著作,这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
书名用的是布莱克同名诗作。书中围绕天花、结核、霍乱、癌症等10种全球性流行病,收录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300多幅相关的医学绘画,成为“前彩色摄影时代”医学图像难得而忠实的记录。
当然,它的价值不仅在帮助人了解历史上曾发生过的巨大的生命灾难,甚或让人有可能重新理解上世纪逐渐建立起来的人类的医学伦理,还在于向人展示了人与疾病的抗争历史,人面对痛苦与死亡所表现出的勇敢和高贵。用作者的表述是,“没有永恒的奥秘,只有暂时的无知”,他赞美“在这个耽溺于进步可能性的世纪,信奉科学的行医者挺身而出,当起向完美未来挺进的先锋部队”。通过它,我们可以建立起个体生命与人类全体的生命自觉的有效连结,实在很值得一读。
《尼古拉斯·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是荷兰画家伦勃朗26岁时创作的作品,现存于荷兰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17世纪,解剖在荷兰是一项演出活动,每年由阿姆斯特丹外科医生行会向公众开放,每隔5到10年委托一位画家予以记录。1632年,伦勃朗接到这个任务,在一栋中世纪建筑里创作了这幅作品。他一改“平铺直叙”式的传统画法,于人物体位、表情的变化中,创造出了一个充满戏剧性张力的叙事场景,从而赢得巨大成功。
其实,疾病与艺术从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许多艺术家一生致力于这方面的创作,更有不少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因黑死病或西班牙流感而英年夭亡。他们的艺术固然渗透着某种低沉的气息,但有时对生的执著也使他们短暂的生命,反而绽放出异常鲜烈的花朵。这样的艺术最让人感动。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乔尔乔内、提香,或者埃贡·席勒和克里姆特。
图片来源:出版方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王雪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