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张舞台剧照、电影海报、一座座奖杯、一摞摞著作……这些跨越不同年代的实物串联起了裴艳玲、王晓棠、罗扬三位知名老艺术家璀璨的艺术生涯。3月25日,第五届中国文联知名老艺术家艺术成就展在北京开幕,展览共展出353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和画面,172件代表性实物以及4部专题宣传片,着力展现裴艳玲、王晓棠、罗扬三位艺术家崇德尚艺、潜心耕耘的艺术追求和不忘初心、服务人民的创作实践,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
裴艳玲:为戏而生
“戏是我的梦,戏是我的魂,戏是我的命,戏是我的根,梦里魂牵都是戏,我是一个戏中人。”这段京剧《响九宵》里的台词,也是裴艳玲自身的真实写照。这位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1947年出生于河北肃宁,从5岁便开始登台表演,从此小小的一方舞台成了她广阔作为的艺术天地。“我爸妈都是唱戏的,那会儿坐着牛车到处去给人演戏,我也自小耳濡目染,从小听的就是舞台上的锣鼓声。” 裴艳玲在展览现场回忆道。
出生梨园世家的裴艳玲戏路宽广、文武兼备,唱、念、做、打俱佳,京、昆、梆皆精。虽然是女儿身,她却极擅长演侠肝义胆、铁骨铮铮的血性男儿,裴艳玲从1952年至今各个时期的舞台剧照在展区悬挂着,参观者从中能见到她饰演的林冲、沉香、武松、孙悟空等经典角色,或装扮魁梧、一生正气,或潇洒飘逸、姿态敏捷,是观众的一代记忆。
▲展览展出的裴艳玲演出角色剧照。
“敢为人先”的裴艳玲还一直走在戏剧改革的潮头,对戏剧做出了一些独特的创新。她曾在《火烧连营》中“一赶四”,分别饰演黄忠、关兴、刘备、赵云,在《龙凤呈祥》中“一赶三”,分别饰演乔玄、鲁肃、张飞。她主演的《钟馗》自1985年创作首演以来,在国内外共计演出500多场,先后携此剧赴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受到广泛赞誉。
▲裴艳玲扮演的林冲。
总结过往,裴艳玲说自己是个“福将”,出生不久就逢新中国成立,戏曲演员的地位得到提升,12岁时又得以幸运地在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面前表演戏曲,从此一直受到观众眷顾和喜爱。她先后获得过两次中国戏剧梅花奖,还获得了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大奖”、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特别荣誉表演奖等若干戏剧表演重大奖项。裴艳玲表示,今后将要投入精力在培养年轻的戏曲演员上,为祖国的戏曲事业做更多力所能及的贡献。
王晓棠:璀璨将星
“这张是我在电影《解放大西北》片场给‘毛泽东’的扮演者说戏…………这张是美国《时代周刊》的女记者来采访我,我还记得她的问题挺‘刁钻’的……”在一幅幅历史照片前,王晓棠不禁回忆起了过往,出生于1934年的她依然记忆明晰,语调不疾不徐。
▲王晓棠(左)在展览照片前回忆过往。
王晓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培养下不可多得的电影艺术家,她的诸多作品都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丰碑。1955,调入总政话剧团的王晓棠以《神秘的侣伴》一片初登银幕,成为观众喜爱的电影演员。1958年她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塑造了《英雄虎胆》中的“阿兰”、《海鹰》中的“玉芬”、《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金环”“银环”等众多性格独特、深入人心的银幕形象。除了电影表演,王晓棠在电影编导领域同样成绩斐然:她自编自导并主演了电影《翔》,编导影片《老乡》《追踪李国安》等,主持创作、拍摄《大转折》《大进军》系列军事影片以及数十部故事片、纪录片、军教片。“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奖”“华鼎奖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大奖”“中国电影表演学会终身成就奖” ……展厅现场陈列的一座座奖杯和荣誉证书见证了王晓棠在电影领域的不凡成就。
▲王晓棠艺术家展区陈列的历史图片。
“1955年到1963年,我曾拍了多部影片,那时我便立志要做一名人民的好演员。”王晓棠说,最初 “人民”一词在她的脑中是抽象的,直到她真正下到基层,去做一名林业工人的时候,她真切感受到工友们的善良友爱,有一次行走在林场的大坝上,“我忽然豁然开朗,林场的工友们、不相识的观众都是人民啊。他们是具体的,爱人民,就要爱具体的人。”后来重返电影行业,王晓棠立志要用好的作品回报人民。
她也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电影届的第一位女将军,王晓棠担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后,带领全厂干部职工攻坚克难、锐意改革,使八一制片厂再度实现了辉煌。
罗扬:笔耕不辍
现年93岁的罗扬是三位艺术家中年纪最长的一位。他坦言,因为年事已高,很遗憾自己不能再踏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去看看日新月异的外部世界,但他仍停不下手中的笔,仍愿意把自己知道的那点“旧东西” 写下来。
罗扬1929年出生于河北威县,长期从事曲艺领导和管理工作,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曲艺活动家、曲艺方志学家、和曲艺理论评论家。展厅现场摆放着罗扬发表出版的众多有关戏曲研究的文章、著作,其中代表作有《新曲艺文稿》《曲艺创新录》《曲艺耕耘录》等,见证了罗扬70余年的曲艺春秋。在这70余年里,他不仅笔耕不辍,还推动创立了“中国曲艺节”“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等重大活动品牌,主持编纂了《说说唱唱》《曲艺》杂志和《中国曲艺志》,其中《中国曲艺志》是当前曲艺界研究人员最众、学术成果最为集中、影响最广的曲艺志书,是中国曲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著。
▲展区陈列的罗扬写作或编纂的戏曲著作。
“我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文艺工作者,按照党的教导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罗扬回忆,自己1945年起参加革命工作,被党和组织安排到了曲艺领域,当时自己还是个“曲艺门外汉”,就靠着一点点积累和学习摸索到了曲艺行业的深处。他曾写下了四句话勉励自己和后辈,其中一句便是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也是罗扬为曲艺事业不辞劳苦、苦心孤诣的一生写照。
▲展览开幕式上,青年演员代表为三位老艺术家献花。
本次展览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剧协、中国影协、中国曲协、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文联机关服务中心承办。相关策展人介绍,本次展览既是向老艺术家的致敬,也是为激励和动员青年文艺工作者传承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
作者:彭丹
图片:彭丹/摄
编辑:江胜信
责任编辑:陆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