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
李延国 王秀丽 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张桂梅”三个字被写入国家简史。
一系列荣誉簇身下的她,每天在照片里对我们微笑,眉眼弯弯。同事见过真人,说特别瘦弱,一双贴满止痛膏药的手令人尤为印象深刻。对中国而言,她是一名创造了无数奇迹的乡村教师;对华坪女高的学生来说,她是严厉又慈爱的妈妈;而对于我们普罗大众,她是神一样的存在——一个仿佛不食人间烟火、毫无人世羁绊、无情无爱的神一样的奉献者。但真的是这样吗?
李延国先生用文字搭梯,让张桂梅走下神坛,从童年而少年,自青年而中年,直至花甲之岁,一路行迹,眉目成书,感动中国。于是,我们知道了,张桂梅曾有过凄苦又幸运的童年,这一份感同身受,让她对于乡村特别是深山中那些极度贫困家庭的女童,有着天然的亲近与关切;于是,我们还知道了,如今苍老憔悴的张桂梅,也曾朝气勃发、青春靓丽,是工作尖兵、文艺骨干,清脆、美妙的歌声响彻山林,她最懂得,一个女孩子不该被贫困和愚昧压倒,而应该张开双翼,翱翔天宇;于是,我们更知道了,我们以为的孑然一身的张桂梅,曾有过一份多么美好的爱情:
皓月当空,你和丈夫坐在三楼的阳台上,看着那被人千古称颂的洱海月、苍山雪、上关花,听着回荡在下关山谷的风声。丈夫弹奏三弦,你唱歌,歌声在夜空中飘向洱海,飘向苍山幽深的山谷……
你度过了生平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延国先生通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真令人泪目。我也好想对你说,张桂梅,我真愿你的生命永远地停留在那一刻,在你生平最幸福的那一段时光中定格。可是,怎么办呢?你是张桂梅老师,你是张桂梅校长,你还是张桂梅妈妈啊!华坪儿童之家的172个孤儿在等你,华坪女高近2000个女孩子在等你,深山里那些被贫困、愚昧遮蔽了心灵的家庭在等你,你又如何能够在个人的幸福中定格呢?
你告诉姑娘们,各级政府、社会各界那么多好心人给了她们资助,是让她们能够成为对社会有奉献的人:“你们受到的教育和帮助,绝不是让你们把自己的生活过得舒服些。我们需要有社会责任,需要有远大的理想、高远的抱负,绝不要在幸福中堕落!”你不仅在改变山村女孩子们的命运,更在为共和国的建设和发展培育一批又一批接班人啊。
上天一次又一次夺走你的亲朋至爱,一次又一次将常人无法承受的病痛加诸你身,一次又一次将困难横亘在你前进的途中,而你啊!而你啊,“在逆境中,把俯视墓穴的悲痛,转换为仰望星空的情感” 。
我们禁不住和延国先生一样,和着热泪,发出“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这样的疑问,其实,这本书已然回答。华坪儿童之家就是答案,华坪女高更是答案,你13年家访的十万里路程,哪一步不是答案?!
当年曾获英国王室封爵的亚当·斯密,把市场经济比喻为“看不见的手”,而你伸出贴满止痛膏药的“看得见的手”,把大山里的女孩从贫困中拔出来,让她们在狮子山下茁壮成长,然后撒向大江南北,她们成为大国脊梁的组成部分——女军人、女医生、女教师、女法官、女警察、女检察官、女公务员、女科研人员、女工程师、女建筑师、女会计师、女技工、女乡村干部……
因为你,两千多名大山女孩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山村女孩能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命运:父母、自己、下一代,以及后续的若干代,是可以彻底打破贫困和愚昧的固化和代际传递。你的奉献堪称“国之大者”!
延国先生说,你是生长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上的傲世之梅。这句话是有双关之意的,因为在书中,他同样记录了当你面临绝望时,党和政府一次又一次向你伸出的援手。所以你,拒绝一切荣誉的铺陈,始终只把自己当作一棵一心向党、一心为民、深植于丽江华坪女高校园的树。完成采写的延国先生在女高校外面对着那碗热羊汤饭,悲从中来;我们这些读者,同样在合上这本报告文学时,泪湿衣襟。我们总在问你为什么这样苛待自己,你到底要什么、求什么……其实这本书已经告诉我们了,你不就是要“如愿”二字么,你要这些姑娘“爱你所爱的人间,愿你所愿的笑颜”,你苦过她们的甜,而她们则活成你的愿,去见你未见的世界,写你未写的诗篇,用自由而清澈的声音唱响:“愿不枉啊,愿勇往啊,这盛世每一天!”
作者:冯 琰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