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知道,南京大屠杀前夕的长江江面上曾发生过一次小规模的“珍珠港事件”……
1937年12月12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之际,搭载侨民撤离的美国军舰“帕内”号被日军飞机击沉,造成三人死亡,多人受伤。该事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日、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影响了美国的东方政策,也埋下了珍珠港事件的导火索。
在最新出版的《“帕内”号疑云:揭秘南京大屠杀前夕的“珍珠港事件”》一书中,军事史学者汉密尔顿·达尔比·佩里采访了事件幸存者,查阅了已出版或未公开的回忆文章以及相关档案资料,并把这些支离破碎、细枝末节的线索汇集在一起,完成了精彩的叙述。同时,他也细致分析了“帕内”号沉没后各方的行动与反应,描述了日军的残酷行动与中国人民的善意帮助。
作者以全方位调研的视角和方法、高超的多线叙事技巧,展示了“帕内”号事件的各个方面。从本书中,读者可以了解那个年代的中国及西方人眼中的中国。重温那段历史,也能帮助国人更好地关照中国的现实及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未来发展方向。
《“帕内”号疑云:揭秘南京大屠杀前夕的“珍珠港事件”》
[美]汉密尔顿·达尔比·佩里 著
汪 伟 译
上海书店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
相关阅读:
译者后记
2013年的一天,江阴的老朋友唐汉章指着长江对我说:“知道吗?这段长江靠近南京,有一艘美国军舰在长江里躺着呢。”
岂止我不知道,现在的很多中国人都不知道。现在的美国人、日本人、英国人、意大利人是否知道,恐怕也难说。
1937年,中国积贫积弱,人民灾难深重。在日本,始终有一种势力,为了日本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绞尽脑汁”,意图拓展生存空间。但是这种“战略图谋”,不幸的是以侵略扩张为手段,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中 国。
“帕内”号,这艘美国小炮舰,却承载着厚重的大历史。日军对“帕内”号的轰炸,对中美日之间的国际关系、二战东方战场的历史走向和最终结局有着深远的影响。自此事件后,美国从民间到官方,开始知晓中国抗战的惨烈和艰难,激发了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苦难的同情和理解,进而不断增加对中国的支持和援助;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危险警觉起来。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加强战备,特别是海军的建设;而当时的谴责及随后的制裁和禁运,最终导致日本在战略压力下发动对珍珠港的偷袭?而珍珠港事件的影响与意义,不言而喻。
感谢作者汉密尔顿·达尔比·佩里先生为写作本书所做的工作。他以全方位调研的视角和方法,向我们展示了“帕内”号事件的各个方面。从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1937年的中国、那个年代的中国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了解这段历史,我们才能更多地关照中国的现实及世界格局中的中国未来发展走向。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深思。此外,作为一本军事历史研究著作,本书的写作特点也很有意思?一起历史事件能让人读得饶有兴致。
就像一面墙,有两个侧面。《“帕内”号疑云:南京大屠杀前夕的“珍珠港事件”》这本书,给我们展示了明亮的一面;而另一侧黑暗中的一面,我们看不清。关于这起事件,中国没有多少记载。据安徽和县文史专家王耀恕说,因为当时的战火已经从南京烧到和县,救援“帕内”号过程中有好多位当地村民死亡或失踪。我脑海中一直浮现着那位牵着一匹瘸腿老马的农民,抬着担架的中国军人和村民,那些在天寒地冻的黑暗中拉着六条平底船走了十个小时的农民,和县、含山县的两位县长,那些中国士兵、医务人员、发报员……在美国海军和美意英侨民被救过程中提供帮助的中国人,永远都是我们无法看清的人,也永远是没有任何记录、注定被历史忘却的人。现在,让我们隐约地看到他们,即使是背影或虚幻的影子。
本书涉及历史、军事、外交、报纸新闻等表述,我尽可能采用中国读者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说明;由于本书是汉密尔顿·达尔比·佩里先生对历史的个人表述,我尽可能维持原书作者的写作和语言风格,保留了一些英文原名以方便大家查阅相关背景,读者也可以从本书观察美国政治文化生态的变化……(汪伟)
作者:汪伟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