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2月7日,我党的一批重要干部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秘密枪杀。其中,有位年仅17岁的“最小英雄”,他就是欧阳立安。
他用革命年华诠释了“生命虽短促,业绩炳千秋”,“现在知道欧阳立安的人不多,然而在九十年前的上海,正是这位革命少年,影响了柔石走上革命道路。”为了向广大青少年讲好革命先烈故事,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何建明首度尝试儿童文学创作,新书《不能忘却的少年——欧阳立安的故事》由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在上海图书馆首发。他谈到,从上海滩走向少共国际,这位少年英勇而传奇的一生值得被记录书写。
1914年出生于长沙党员家庭,欧阳立安早早走上革命道路。1929年春,15岁的他被党组织送到上海,进入上海申新五厂做工,跟随中共上海沪中区委书记何孟雄从事工人运动。他担任区委交通员,在一次次工人运动中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他奔波于各大工厂,传达指示,宣传革命。1930年春,欧阳立安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底,他受党组织任命,担任共青团江苏省委委员和上海总工会青工部部长。1931年1月17日,欧阳立安在参加中共江苏省委的一次会议后,被反动军警逮捕。面对酷刑逼供,他严守机密,视死如归,“我是共产党员,就是筋骨变成灰,也还是百分之百的共产主义者。我为主义、为人民而死,死而无怨!”后英勇就义。
革命生涯中,欧阳立安曾肩负起重要任务——将党的秘密刊物《大江报》分发到汉阳各地的联络点。每天,《大江报》和信件被他折成很窄的长条,围在棉裤腰间,再用绳子将裤头扎好,外面罩上黑棉衣,一次捆8张,分送到不同地方。有次,他来到一个交通站,刚进门就被埋伏的敌人抓住逼问,他机警地说是来收豆腐钱的,又随口说了附近一个门牌号码。敌人见他是个孩子,信以为真将他放了。出门后,欧阳立安立即拣块木炭,悄悄在大门墙上画了“井”字。这个暗号表示交通站出了问题。听闻此事,时任《大江报》编辑的谢觉哉称赞:“当时环境恶劣,编报、印报、发报都是单线,这孩子就秘密替我们传送,勇敢机警,常常骗过敌人,真是一位少年斗士。”
“天下洋楼我工人造,资本家坐在洋楼哈哈笑,国民党看门来把守,共产党为工人坚决奋斗……”这是欧阳立安在监狱里吟成的诗,后被获释的同室“狱友”带出监狱,新中国成立后收录进《革命烈士诗抄》中,这也是小烈士留在世上的唯一诗作。
创作过程中,何建明实地走访,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以生动细节塑造革命少年形象。在《革命者》中,何建明曾写过关于欧阳立安的一段文字,在那场蔡博真和伍仲文举行的“囚车上的婚礼”中,镣铐是他们的花环,雪花是他们的婚纱,枪声是他们的礼炮,何孟雄当了婚礼主持人,烈士们一起唱起《国际歌》,殷夫贡献出了诗朗诵,年少的欧阳立安也加入朗诵队伍。
当时何建明就心生为小英雄单独立传的念头,“他曾在上海滩为革命事业奔走,十几岁的孩子,个子还很矮,战友们叫他‘小火箭’,因为他走得特别快,敌人抓不到他。我仿佛能看到一个个闪回的镜头、‘小火箭’的身影……在我心目中,这就是中国少年英雄的模样。”何建明说,欧阳立安与热播剧《觉醒年代》中的陈延年陈乔年兄弟相似,年轻有着美好的未来,但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自由解放,坚定信仰,刺破黑暗,勇往直前,这种精神将影响激励着一代代青少年。
“从《浦东史诗》到《革命者》《第一时间》《上海表情》等作品,何建明近几年扎根上海书写这座城市。他说,上海有写不完的好故事,无论是浦东开发开放、地下党革命烈士还是抗疫纪实,作家把真挚滚烫的心、发人肺腑的感情倾注其中。”上海图书馆党委书记楼巍评价,《不能忘却的少年——欧阳立安的故事》所塑造的聪明、勇敢、智慧、友爱、活泼的少年革命者形象,是上海龙华烈士中的亮点,能让青少年读者近距离接触血肉丰满、英勇无畏的英雄榜样。
作者:许旸
编辑:徐璐明
责任编辑:王雪瑛
图片来源:主办方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