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是北宋文学家。宋代文学缘何能取得如此瞩目的成绩?从文学群体入手来观察一个时期的文学现象,不失为一条有效路径。
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复旦大学中文系首席教授王水照的《北宋三大文人集团》,便是其中的代表作。该书通过分析钱幕僚佐集团、欧门进士集团、苏门学士集团,这三个时间上前后相继、人员上传薪接脉的文人集团的构成、群体特点、文学活动,为人们展现了北宋的社会文化和士人精神生长、演变的主要线索,以及北宋诗歌、散文、歌词创作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
王水照长期深耕宋代文学研究,尤着力于从中国文化——文学史的整体背景上探求宋代文学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定位,是宋代文学研究的引领者、掌舵人。他认为,文学群体是作家个人和社会联系的中介。文学作品在通常情况下乃是作家个人的精神劳动的产物,但他又不可能在完全封闭自足的心理结构中从事文学创作,必然受到社会环境、时代思潮、文坛风气等的深刻影响。作家个体自发的社会化要求,呼唤着文学群体的孕育诞生,而文学群体又促成个体的社会化得到发展和实现。个体从群体中获得大量的社会信息,感受到文学风会,培育和陶铸成自主独特的文学个性;群体则又以各个成员的代表者的资格,把群体的文学思想、观念、情趣、好尚、风格,影响于整个文坛和社会。群体在内部发挥着交融、竞争等多种机制,与外部又产生了各种纵贯、横攝的关联,由此构成一幅多方位、多层次的错综互动的文学图景。
北宋的文人集团甚多,其中以天圣时钱惟演的洛阳幕府文人集团、嘉祐时欧阳修的汴京礼部进士集团、元祐时苏轼的汴京馆阁“学士”集团的发展层次最高,具有某种文学社团的性质;而且代代相沿,形成系列(后一集团领袖为前一集团的核心成员);三大集团的核心成员均为北宋文学最主要的代表作家,标志着文学的最高成就,这对了解整个宋代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在探究三大文人集团的师承、交游、创作等的过程中,王水照陆续写出一些列新创性论文,极大地推动了北宋文学的深入研究。
在今天举行的“王水照教授《北宋三大文人集团》新书研讨会”上,王水照学生、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高克勤透露,这是老师的第一本专著,是他在四十年来发表的专题论文基础上整理、撰写而成的一部体系完整、结构严密的专著。早在1987年,老师在复旦大学为助教进修班开设“北宋三大文人集团”课程时,这本书的结构内容都已经了然于胸,可以行之于文了,但老师并不急于成书,而是习惯于边研究、边授课、边写稿的工作方式。经过四十年的打磨,这部著作终于问世了。
全书通过对北宋三大文人集团多方面的考察研究,从而揭示出北宋文学的真是可感的历史内涵,从文学群体的特定视角对北宋文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作出阐述和回答,探讨某些文学规律、经验和教训。由于是在论文基础上整理、撰写而成的,这部著作始终带着问题意识,在论述中抓住主要问题展开论述,随处可见他的独特之见,要言不烦。如鉴于欧阳修在文坛的主要贡献是领导古文运动,所以这一章论述的聚焦点就落到散文方面,诗、词方面就从略了。
该书首次把钱慕僚佐集团引入文学史视野,并加以系统、全面的介绍。书中许多议题如对嘉祐二年贡举事件的文学史意义的揭示、对欧阳修与尹洙关系的辨析、对苏门《千秋岁》和韵词所见元祐党人贬谪心态的探索等都具有开创性。
骆玉明评价王水照的学问有几个要点:“首先是王先生有‘一代之学’,即在宋代文学研究方面的贡献”;“除了一代之学,王先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之学’,即整个中国古代的文章学”;“除了这两点外,还得说一说王先生的‘一以贯之之学’”,他所有的学术研究“一以贯之的是:努力地体会、理解中国文化的整体性的传统,在文学研究的工作中对之加以继承和发扬,使之在当下民族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中起到有益的作用;而这一切,又并不背离现代的和世界性的视野。”
可以说,王水照的《北宋三大文人集团》这部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一代之学、一方面之学、一以贯之之学的成就。
作者:李婷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范昕
图片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