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星际穿越》剧照
直播平台凭借其独有的特点,不仅可以让艰涩难懂的专业知识活起来,打破昔日的知识传播和理解的壁垒,让越来越多知识触手可及,还可以让Z世代人在传统课堂之外找到一个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新课堂。事实上,这个课堂正吸引越来越多学者加入知识分享的队伍中
“曾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工作的航天飞机驾驶员库珀驾驶自己的飞船,主动掉进了黑洞,寻找黑洞起点的信息,他的女儿得以验证关于量子引力的方程,而量子引力是解决行星距离问题的关键……”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在互联网短视频平台的授课《探讨地球之外的人类归宿》中,颇具新意地借科幻电影《星际穿越》的情节来讲述行星、黑洞、地外生命等知识和新发现,两个小时直播观看人次达到12.7万。
除了苟利军,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则贤、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柳冠中、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建中、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宇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成里京等学者,都出现在网络直播的“方寸之间遇见知识——抖音开学公开课”中,课程直播的账号“抖音和ta的朋友们”已获得超过192万的粉丝。
近年来,随着信息传播视频化程度不断提高,直播授课成为一种汲取知识的重要形式。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短视频以及直播平台推出公开课,直观地体现了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视频产品的价值。直播平台凭借其独有的特点,不仅可以让艰涩难懂的专业知识活起来,打破昔日的知识传播和理解的壁垒,让越来越多知识触手可及,还可以让Z世代人在传统课堂之外找到一个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新课堂。事实上,这个课堂正吸引越来越多学者加入知识分享的队伍中。然而,专家也提醒,短视频课程确实是很好的补充,但网络平台的授课无法完全取代传统课堂,尤其是对有系统性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需求的群体。
艰涩难懂的知识,在短视频平台上化身为生动故事
Z世代为何爱在网上学知识?学者为何爱在这里破圈?记者了解到,这缘于网络平台本身的个性特点和社交媒体的有机结合。当人把有价值的内容注入短视频这个内容容器,知识被赋予了有趣的灵魂,艰涩难懂的知识在以短视频传播为主流的社交媒体平台中变得活起来。
以苟利军的授课为例: “人类未来有没有可能移居到其他星球上?什么样的星球适合人类居住?”随着一系列问题的抛出,听众们跟随着他寻找地球之外能够让人类生存的地方——宜居区,在得知液态水是科学家们检测生命体能否生存的重要标准时,火星上可以探测到的液态水无疑是福音。苟利军解释了很多太空探索工作者执着于研究火星的原因,并表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在火星发现生命体,人类对于地外生命的探索依然任重而道远”。三言两语间,宇宙的一个个奥妙变得接地气、通俗易懂。对于黑洞、量子引力等知识点的诠释,苟利军则引用了诺兰的电影《星际穿越》中的一个个片段进行解释,一个个枯燥的术语在他的解读下,也逐渐生动起来。
苟利军在直播的同时,观众也踊跃提问:“登陆月球是真实的吗?”“外星人是否存在?有没有跟我们联系过?”“UFO和外星人飞船有何区别?”“神舟十二号的成功发射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对此,苟利军根据事实数据给出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答复,一个个科学问题在直播中迎刃而解。
无独有偶,有着“中国工业设计之父”之称的柳冠中在直播课程中,就“如何看待国潮、汉服等碎片化元素复兴现象” “城市为什么会流行大景观、形象广场、猎奇雕像” “如何看待设计学专业以及对学生们的建议”等问题侃侃而谈,两个小时内吸引了15.8万人次观看。
打破传统师生模式,直播课程让传者和受者皆受益
随着留言区的讨论不断升级,传统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在互联网直播间中也变得微妙起来。对于听众来说,相比传统课堂,网络授课作为知识普及的手段,获取知识的门槛较传统课堂而言大大降低,受众可以在直播间中畅所欲言。对于授课者,不仅可以通过留言区第一时间接收到课程的反馈,直播也可以让专业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走出科研所和实验室,甚至可以将知识价值转换成商业价值,获得市场回报。
“受益匪浅” “谢谢” “有生之年,有幸遇见”……这些都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洪子诚的“文学第一课”收到的反馈。在洪子诚直播的两个小时里,直播间观看人次达14.4万。和昔日在大学里授课以中文专业学生为主的听众不同,此次的直播课程面向各个专业和年龄段的听众,其中不乏Z世代的文学爱好者。这位耄耋之年的教授在直播中表示:“文学对我们境界和情感的提升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再三呼吁,希望借助直播,让更多人愿意亲近文学经典,读懂文学经典。
“真正的设计,从不是模仿,而在于超前”,柳冠中在直播中表示,巧夺天工,追求精工细雕,喜欢小聪明和点子的制造方法注定不会长久。 “我们要提倡个人使用,不提倡占有。这是设计的最高宗旨,也就是中国人真正传承精神。”柳冠中把设计从工业上升到社会,胸怀世界的前进与发展——这样的开阔眼界和正能量的观点在短视频平台的课程中传播,让其成为发挥社会教育的载体,彻底改变了一些受众对于短视频的固有看法。
学者指出,短视频产品在便携性、功能性和交互性等多个方面的优势,使其迅速占据了人们的生活。好的短视频课程不仅可以发挥教育意义,加速“全民学习”时代的到来,涵养出更强劲的文化活力与创新潜力,同时也助力短视频平台本身成为传播正能量的载体。但是,这对学术的严谨性也是极大的挑战,网友们在学习中需要更自觉、有定力地在碎片化讯息中进行选择和思考。
作者:汪荔诚
图片来源:豆瓣电影、抖音截屏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