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童书愈发成为出版市场的强劲引擎,今天,我们应如何打造更多儿童读物精品,并扩大其影响力?2020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开幕前夕,一批来自全国少儿类出版社的掌门人和童书作家、插画家们齐聚沪上,无论是第35届全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年会,还是“多维视域下的文明与书写”论坛,业内人士共议“扣好第一粒扣子”。
据2019年出版产业报告显示,少儿图书呈现“一降三增”状态——去年,全国出版的新版少儿图书2.1万种,比2018年减少了1946种,同比下降88.5%;重印少儿图书2.3万种,增加了1462种,同比增长6.8%;而少儿图书的总印数达9.5亿册,增加了5697万册,同比增加6.4%;少儿图书单品种平均印数是21631册,同比增加了1526册。从这个数据来看,少儿出版发展态势良好。
但除了数量上的增长,少儿出版也需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十四五期间少儿出版如何守正创新、实现高质量出版”为主题,全国36家专业少儿出版社的社长、总编辑齐聚第35届全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年会,活动由中国出版协会少年儿童读物工作委员会主办、少年儿童出版社承办。
“目前,少年儿童出版社版权输出已经涉足影视、舞台剧、动画、音频、互联网教育等多个领域。比如经典IP《上下五千年》,影视收入突破了100万元,团队也在版权经营当中得到锻炼。”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冯杰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媒体形式多元化,内容价值链得以无限延长,超出了传统出版的范畴,要实现内容价值最大化,传统出版必须与社会资源深度融合。
在冯杰看来,传统出版与社会资源深度融合的话语权不在产品,而在产品对应的内容版权。比如,今年是三毛形象诞生85周年,此前《三毛流浪记》亮相薇娅直播间,一夜之间售出近8万册,销量直冲全网图书类榜单第一。从搜集整理,到变革衍生,再到传播推广,“三毛”形象本身,也经过了几度往复的历程,呈现出与时俱进的趋势。
在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看来,大数据时代少儿出版面临着阅读场景、内容载体、图书的营销内涵和营销手段的变化,需要重新定位读者、营销理念、销售平台和出版角色。不过,他也强调,“图书是文化的载体,内容是出版的灵魂。不管在什么时候,出版仍要以内容为王,得内容者得天下。”
在当下疫情背景和市场环境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社长刘凯军用“乘风破浪”来形容少儿出版的机遇和挑战——推动前行的“乘主题出版之风”“乘拥抱互联网之风”“乘机制创新之风”;冲破编辑地位弱化之浊浪,在内容为王与渠道为王的争论中坚持强化编辑主体地位;冲破读者需求误读之浪,在来自市场的喧杂声浪中努力分辨读者的声音;冲破市场无序竞争之浊浪,在激烈的渠道价格战中我们坚守图书的价值底线。
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杨芳表示,少儿出版实现高质量发展要从四个方面入手:要抓好主题出版工作;要在坚守正确文化追求、严格导向、内容把关、推进精品创作生产上下更大功夫;要在坚持与时俱进,提高原创能力,加快融合发展上下更大功夫;要增强“四力”,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复合人才队伍上下功夫。
而少儿出版之所以重要,不光在于其关系小读者的精神食粮,也是国家软实力、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文学让作家和孩子心灵相通,也是全球文化与文明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在“多维视域下的文明与书写”论坛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以,中国原创图画书“快乐小猪波波飞”系列为例谈到,这套童书被翻译成多国语言,版权已输出法国、韩国等国家,法国达高集团今后还会将其拍摄成动画片,这使他期待越来越多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品走向世界。
对此,曾参与该系列在国外的推广工作的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前主席玛利亚·基尔谈道,“小猪波波飞幽默、机智、亲切的形象,受到了法国孩子们的热烈喜爱。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疫情环境之下,阅读能够让人理解并接受文化之间的差异,这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理解不同文化的具体方法。”
该论坛由中国出版协会、中国编辑学会、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主办,版协少读工委、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少年儿童出版社承办。“通过合作拓宽了中外出版人的合作范围,实现了中外童书领域新理念、新技术的共享。尤斯伯恩也通过接力,更加了解中国文化与文明,向世界读者传达中国文化的美与妙。”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说。对此,英国尤斯伯恩出版公司创始人、总经理皮特·尤斯伯恩表示,“让中国的孩子看到翻翻书、嵌入式发声书等其他图书形式,期待通过图书带给孩子们更加精彩的世界。”
中外画家与作家在思想、知识、艺术和情感的交流中,互动才能实现共赢。曾为《明亮的黑眼睛——赵丽宏致小读者》创作插画的伊朗插画家法尔希德·梅士高里等画家代表说,“收到赵丽宏先生的作品时,我就立刻有了兴趣,这些插画是我迄今为止最满意的作品之一。”对此,赵丽宏感叹,“作为中国作家,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国文学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几位伊朗画家和中国画家的合作让处于不同语言环境的人类,通过图书进行心灵沟通和交流感情,最终达到了同放异彩的双赢效果。”
中外作家、插画家、出版人畅谈了他们创作中对于东西方文明优秀元素的借鉴与发挥。恰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所分享的:“人类文明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追求繁荣的过程。而繁荣的前提是世界范畴内的物质、精神交换和交流,是不同文化的互信借鉴和吸纳。以《羽毛》《柠檬蝶》为例,图画书主题来自于我对西方哲学十五年的阅读。罗杰·米罗的构图来自于他对中国文化的精妙感受和特别解读。这些告诉我们:一个更高级的文明一定是产生于各种文明的交叠之处。”
谈到这段合作经历,巴西著名插画家、2014年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奖得主罗杰·米罗回忆道,“这两本书引发的中外创作的巧妙相遇是一种全球体验,更是情感与艺术的互鉴。这次合作跨越了中巴文化的差异,体现了一个虚构的艺术对象及第三种元素,成功实现了与世界范围的孩子进行对话。”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王泳波还记得,2017年《青铜葵花》美国版获“弗里曼图书奖文学金奖”,被译介至17个国家,成为一本跨越时空和国界的文学精品。与其有着诸多合作的新西兰欧诺亚出版集团创始人罗德·菲表示,“我们与江苏凤凰社签署了《草房子》《青铜葵花》在拉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版权,并将其编入‘美丽童年国际儿童小说书系’。这在文化传播方面意义非凡,有助于理解不同文化的异同。”
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无形中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以及各国文化的互鉴。对于女性的认识、描绘和塑造,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差异性显而易见。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提到,“《我是花木兰》以生活在今天的小女孩的梦境,对话南北朝时期的巾帼英雄。作品的写作过程就是心灵开放的过程,女孩成长具有无限可能性、丰富性,花木兰美好的人性特质,在诸多力量的影响下,重新被擦亮并闪光。目前该部作品的版权已输出美国,英国,日本,瑞典等9个国家。”在谈到这本书绘画技巧处理时,英籍华裔插画家、BIB金苹果奖得主郁蓉说,“作品中我使用剪纸和西方的铅笔线描和素描的形式,从而让中外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技法得到了充分借鉴和交融。”
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冯杰回忆道,《十万个为什么》亮相2014年博洛尼亚书展时,黎巴嫩阿拉伯科技出版社表达了引进意向,并在2017年阿布扎比国际图书展上签约。《十万个为什么》阿拉伯文版18卷分册将在本届上海国际童书展上全球首发。”自20世纪60年代初出版以来,六个版本的发展历程,正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最生动的写照。”
黎巴嫩阿拉伯科技出版社社长巴萨姆·谢巴鲁表示,“选择引进中国这套有着60年历史的图书,是想帮助阿拉伯世界的孩子们了解6000多公里之外的中国民族、文化、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这不但有利于孩子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对促进双方当下和未来的合作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正如IBBY前主席、比利时作家瓦力·德·邓肯所说,“对于全世界的孩子来说,在阅读交流、互动中形成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观,这是推动人类文明共存的重要动力。”对此,《年和男孩》的作者、插画家熊亮谈到,“邓肯通过孩子的视角,毫不避讳地描写了冲突、痛苦、压迫、受伤等情节,故事充满了张力。我采用了敦煌和民间的艺术语言,融入当代视觉语言,根据情绪让色彩和造型都更为强烈。它是两种不同文化巧妙和谐共存的成果。”
作者:许旸
图片:出版方供图
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