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百戏·梨园群星闹九州》全国戏曲展演今天下午在大世界中心舞台上演,恰逢国庆、中秋双节档期,演出以“闹传统”为主题,以九个地方剧种突出展现了民俗特色,并在舞台边搭起了非遗工艺的热点集市。观众欣赏演出的同时还能逛游园会,深度体验各地风土人情。
“每次来上海都很兴奋,上海对艺术特别包容和热情,只要是好的剧目,无论哪个门类,观众都乐于追捧和推广,那么多人愿意走进剧院去看去接受,作为演员非常欣慰。我特别喜欢上海这个城市,各剧种走进上海,对我们互相之间也是学习,文化氛围特别好。”来自陕西的秦腔名家侯红琴一周前刚在上海摘取白玉兰奖,此次她和青年演员杜玲敏为观众带来了传统秦腔《火焰驹·表花》的经典片段,展现了秦腔在粗犷之外柔美委婉的一面。
“听说百年前演员想到上海来跑码头,就必须要在大世界演出。” 河南曲剧名家刘艳丽表示,能在大世界让上海观众领略河南戏的风采,吸引更多观众来关注非遗传承对演员来说也是珍贵的机会。她刚在禹州连演三天,今天下午为上海观众带来曲剧经典名段《风雪配·装箱》后,又要立即赶往机场,明天继续在河南演出。“下半年特别忙,上半年因为疫情耽搁的演出都压上了,这个假期的演出基本排满,比春节还忙碌,累并快乐着。”
“琴腔数子节目在北京地区也是绝迹了几十年的,新近挖掘出来进行保存的非遗形式。” 北京市曲剧团顾伯岳表示,早年北京八角鼓票友曾以琴取代三弦伴奏岔曲,因乐器的变换,其旋律、风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回三弦伴奏后,仍保留了用琴伴奏的特征,故称琴腔,因为有大段类似数板的数句,又称琴腔数子、串铃数子。琴腔的曲词别开生面,语言通俗,充满了浓郁的老北京味,趣味性很强,并且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民俗内容,保存了大量清末北京的方言土语、俏皮话、歇后语,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也能为观众打开眼界。“一百多年前白云鹏等北方曲艺的老前辈都在大世界演出过,我也是踏着前辈的足迹,希望能带观众领略老北京的方言土语和文化特色。”
来自北京、天津、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广东以及上海共九个省市自治区的节目中,既有观众熟悉的黄梅戏、沪剧、锡剧、秦腔、粤剧等大剧种的精彩演绎,又有上海观众很少能看到的河南曲剧、琴腔数子等剧、曲种,不仅透出了浓浓的民俗节庆气氛的同时,也为今年的国庆、中秋双节,为第三届长三角非遗节点题。
本次演出2020大世界“闹传统”系列活动暨第三届长三角非遗节中的重头演出,以长三角非遗内容为核心,辐射国内其它省市具有创新性的非遗项目,以“一月闹游园、一周闹戏台,一日闹盛典”为结构,利用大世界的空间特点,在各地非遗戏曲展演、非遗工艺展示的同时,创新地以游园会的形式进行串联,并通过非遗内容深度挖掘、结合当代年轻人社交语言,增加了热点市集、沉浸空间、数字互动等体验方式;与新媒体平台合作,开展全网非遗直播活动;同步举行跨界授权、文创产品IP发布等产业活动。打造长三角非遗主题节庆活动IP,深化了大世界“非遗主题乐园”文旅地标的品牌标签。
演出也是2020上海广播节系列活动之一。创办于2014年的《九州百戏》戏曲综合推广项目,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戏剧曲艺广播倾力打造,以线上精品节目、线下大型演出相结合的多样表现形式,向戏迷、听众介绍来自祖国各地的戏曲剧种和曲艺品种,为宣传、弘扬以戏曲曲艺为代表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公益媒体的贡献。特别是其中一年一度的戏曲盛典,联合全国戏曲广播联盟台资源,每年为观众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戏曲主题展演。近年来,《九州百戏》项目与大世界系列非遗展示活动深度合作,继去年举办《盛世华章·全国戏曲经典名段演唱会》后,今年的展演与大世界“闹传统”系列活动紧密结合,整台演出围绕一个“闹”字展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戏曲名家齐聚在大世界中心舞台上,共同努力将传统文化融于当下生活。
主办方供图
作者:吴钰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