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员工为班底组成的重奏乐团“厅默森”,在北厅奏响悦耳的音符声,宣告着“城市音乐客厅”与市民重逢了。
在今天举行的「相·见」主题开放日中,55岁的谢荣毅走进上海音乐厅,从工作人员手里接过鲜花和“1号”相见卡。包括他在内的300位市民游客,共同见证了这座城市地标的建筑之美和文化底蕴。
历经一年半封闭式修缮,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于9月6日重新开业向公众开放,并举办以「相·见」为主题的剧场开放日。2019年修缮停业前,音乐厅通过一场“暂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见”主题开放日与观众相约“重新开业后再相见”。重新开业之际,音乐厅策划「相·见」主题开放日,邀请观众第一时间进入音乐厅,了解修缮细节,感受建筑之美。
此次开放日共有六场,9月6日、9月12日、9月13日上下午各有一场,每场300人。活动发布以来受到热烈关注,不少人都牵挂着音乐厅的修缮进度,期待与修缮后的音乐厅第一次亲密接触,一经公布, 6场开放日门票已被一抢而空。
从2014年12月起,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每个季度举办一次“妙奏客”主题剧场开放日,以一个“主题”为线索,包含开放排练、快闪、工作坊、展览等内容,可以算是音乐厅与观众近距离交流的保留项目。
此次“相·见”主题开放日,内容同样丰富多彩,精彩纷呈。观众可以自由参观修缮后的上海音乐厅,全面了解修缮细节。焕然一新的音乐厅内还为参与开放日的观众准备了几场小型音乐会。以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员工为班底组成的重奏乐团“厅默森”于北厅奏响开厅第一曲。
在大厅舞台上迎接大家的是00后大提琴家陈亦柏与钢琴家史博阳,他们于9月6日带来肖邦《引子与辉煌的波兰舞曲》、德彪西《美丽的黄昏》;9月12日带来德沃夏克《寂静的森林》、卡斯泰尔沃-泰代斯科为音乐会而改编的罗西尼《塞尔维亚理发师之“费加罗”》;9月13日带来皮亚佐拉《华丽的探戈》、圣-桑《天鹅》。
出生于上海的陈亦柏自幼酷爱音乐,5岁开始学习大提琴,2017年赴德深造,现就读于柏林艺术大学,师从著名大提琴家Danjulo Ishizaka教授。18岁的少年看似年纪尚轻,但他却已经征战过各大国际音乐比赛,而且成绩斐然。2018年,陈亦柏接连在Lutoslawski和George Enescu两大国际音乐比赛上获得大奖。2019年,在“柴赛”这一古典音乐最高赛事上,经过三轮激烈角逐,最终获得大提琴组第五名。
旅德钢琴演奏家,室内乐演奏家史博阳的演奏被汉诺威日报称为“出色的作品诠释以及缜密的演奏思维。” 美茵河邮报则评价:“瞬息万变的音色与其精妙之处令人惊叹!”
今年恰逢上海音乐厅建成90周年,上海音乐厅携手纯真博物照相馆,在大厅“9排9座”为开厅的第一批观众定格与音乐厅一同的庆生照,联袂打造属于你和90岁音乐厅的时代记忆。
位于B2 层的音乐立方,以往“家庭音乐会”“玲珑国乐”等上海音乐厅品牌项目在此演出。修缮后的空间以全新面貌亮相,展现音乐立方的多元性、融合性、先锋实验性。
9月6日,艺术家於阗、岳光带来音画交互现场。於阗在1997年,作为主唱及队长组建甜蜜的孩子乐队,2001年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硕士毕业留校任教。即兴影像创作者岳光将环境与声音转化为视觉上更多的可能性与不可复制性,在本场音画交互现场,一起探索即兴音画的魅力。
9月12、13日,艺术家王萌、于淼以探索的方式,通过对古老原声乐器的独特演奏与电子乐的对话展开人性与数字间关系的思考与讨论。同时其打破传统表演形式,将音乐的创意和灵感延伸至新媒体艺术领域中。
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修缮前最后一场开放日活动中,还与观众定下了 “一回生二回熟”之约。此次开放日,少山咖啡依然全程陪伴,观众凭当时领取的咖啡生豆可获赠一杯咖啡。
活动现场,全国首家黑胶文化共享图书馆及上海黑胶文化专业委员会会长级单位的“胶集”带来近百余张贝多芬各类作品黑胶唱片,以及珍贵而稀有的贝多芬曲目开盘带。“胶集”还安置了一套古董级模拟发烧音响,伴随着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院和莫斯科苏里科夫美院的美术教授或画家带来的近十年内的油画作品,观众一边品尝咖啡,一边聆听黑胶唱片,享受惬意的夏末时光。
作者:姜方
编辑:张桢希
责任编辑:卫中
*照片均为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